中俄蒙项目又出问题,俄方突然告知中国,优惠政策3年内都给不了
俄罗斯总统普京9月初,对中国进行访问后,就敲定了中俄蒙三国的重大协议,推进西伯利亚2号管道项目,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而且,普京回俄途中,专机先降落在远东,进一步推动了中俄合作的具体落实。但没想到,这次能源合作并不是一帆风顺。
最近,中俄蒙三国的能源合作又出现新动向,俄方突然告知,西伯利亚2号项目虽然签署了备忘录,但是因为俄方财政问题,将无法提供优惠的税收减免政策了。
要知道,该项目对三国来说都有重大价值,计划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的气田出发,途经蒙古,最终抵达中国北方,设计年输气量达500亿立方米,合同期为30年,总投资约250亿美元。对俄方而言,可以代替北溪管道,增加对中国、蒙古国,乃至东亚的天然气出口,这对俄罗斯经济恢复来说也是好事一件,对蒙古国来说也是有了一份稳定能源供应,还能收取过路费,而中国也多了一条能源稳定的进口来源。可以说,该项目对三国都都有重要战略价值,而且各方已同意推进合作,但没想到,这次俄方又出了岔子。
普京在谈判后透露,中方将以“合理市场价格”获得天然气,并保证低于欧元区价格,强调协议对中俄双方均有利,不存在一国施舍另一国的情况。而蒙古国作为过境国,也承诺配合中俄建设,希望借此机遇加速本国发展,项目本来只差临门一脚,但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近日突然宣布,未来三年内,俄罗斯政府无法为管道建设提供税收减免,降低天然气出口关税事宜也尚未探讨。也就是说,对优惠政策3年都给不了了。俄方也解释称,预算不足是主要原因。
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的说法,也很容易理解,目前俄方确实财政紧张,一方面,俄乌冲突持续多年,军费开支被视为“保命钱”,必须优先保障,同时西方制裁对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数据显示,俄气公司现金储备从2022年年初至今已缩水超过七成,目前只剩下约470亿元人民币,几乎年年亏损,融资能力大幅削弱。
其二,俄方收入也断崖式下跌,欧洲市场急剧萎缩,使俄罗斯能源收入大幅下降。俄乌冲突前,俄罗斯每年向欧洲出口1570亿立方米天然气,到2025年已下降至390亿立方米,失去了传统能源市场。所以俄罗斯急需开拓亚洲市场,加强对华天然气出口,成为了重要战略方向,西伯利亚力量2号更是俄能源战略东移的核心项目。
所以由此看出,俄罗斯现在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战略上迫切需要推动项目,另一方面,财政上无法提供税收优惠支持,这也会进一步导致项目成本增加,进度延迟。
而这次税收优惠的取消,也给管道建设带来多重挑战。
其一,资金压力急剧增大,该管道需要铺设几千公里,设备采购、工人雇佣、机械租赁都需要巨额资金。俄气公司原本指望政府税收减免来减轻负担,现在不得不自行承担更多成本。而该公司近三年几乎年年亏损,资金周转本就困难。
其二,吸引投资难度加大。如此大规模的项目,俄气一家难以承担,需要其他投资者参与。税收减免原本是吸引投资的重要筹码,而取消后,项目预期利润可能会减少,投资吸引力下降。
如果因资金问题导致建设进度延迟,俄罗斯无法按时向中国输送天然气,也就不能获得预期收入,进一步加剧其经济压力。更严重的是,如果因为缺乏投资而选择更贵的建设方案,即使项目最终建成,更高的成本也可能吃掉大部分利润,使项目经济性大打折扣。
对中国而言,俄方决定影响不大,因为中国天然气进口渠道早已多元化,不会依赖于一家。目前中国除了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外,还从卡塔尔、澳大利亚进口液化天然气,也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通过管道购买,同时国内产量也在稳步增长。
不过接下来的谈判,主要还是价格谈判的问题,中方希望获得更优惠价格,理想价位在每千立方米120至130美元之间,而俄方希望维持现有管道(西伯利亚力量1号)的价格水平,即每千立方米265至285美元。目前普京承诺给中国“基于市场”的价格,参考俄罗斯对欧洲客户的定价模式,但也会考虑亚洲市场差异,最终价格的确定,将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但无论如何,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最终将继续推进,虽然有可能面临建设推迟,三国将继续寻找解决方案,通过其他补偿机制或长期协议,来平衡各方利益,确保这条能源大动脉,最终建成通气,一起齐心协力,将管道建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