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蒙项目再出岔子
九月初普京到访,中俄蒙三国拖了数年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终于定了下来,中俄蒙三国在华正式签署项目备忘录。
(俄总统普京)
项目落定后,普京也透露了谈判的一些过程。对于此前的价格争议,普京强调中方将以合理的市场价格获得产品,且俄方保证低于欧元区的虚高价格。同时这份协议可以确保对中俄都是有利的,不存在所谓一国施舍另一国的情况。
过境国蒙古国这边,同样给出承诺,会配合中俄建设,并且对该项目持看好态度,蒙古国方面也将借这个机遇加速发展。
如此看来,项目面临的两大主要难题已经都解决了,就等下一步开工了。
然而近日,俄方这边就再次出了岔子。
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日前突然宣布,虽然中俄蒙管道已经定下来了,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未来三年内,俄罗斯政府都无法为建设这条管道提供税收减免。对于降低天然气出口关税一事,其也表示双方还没有进行过探讨。
至于为何无法提供税收减免,俄方则解释称是因为预算不够。
对于俄罗斯来说,他们推动该项目的战略意图是非常强烈的,因为俄欧能源合作受阻,让俄罗斯失去了传统的能源市场,所以开拓亚洲市场,加强对华天然气出口就是其重要的战略方向。但所谓钱要花在刀刃上,在当前冲突持续的背景下,他们不得不考虑财政问题,俄方一方面要应对持续的冲突,军事开支不能少,这是保命钱必须要优先;另一方面还要应对西方制裁对经济造成的冲击,同时保障老百姓的养老金、医疗教育,以及基础建设,这些都是“刚需开支”。这么算下来,能腾给管道项目的优惠钱,自然就没了。
(中俄管道)
可这一步让步,给管道建设带来的麻烦真不小。
首先就是资金压力增大,西伯利亚力量 2 号管道不是小工程,要铺几千公里的管子,买设备、雇工人、租机械,哪样都要花大价钱。之前俄气公司还盼着政府给税收减免,比如赚了钱少交税,能省一笔是一笔。现在政府说没法减,俄气就得自己掏更多钱。更难的是,俄气最近三年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几乎年年亏损。要是接下来钱周转不开,该给施工队结款的时候拿不出钱,工地可能就得慢下来,甚至暂时停一停,工程进度肯定要拖。
其次,想拉别人投资也更难了。这么大的项目,俄气一家扛不动,得找其他投资者,但投资者最看重的,就是能不能赚钱以及赚得多不多。税收减免本来是个大诱惑,没了减免,算下来利润少了一大块,投资者自然会觉得不划算,打起退堂鼓来,项目就会缺钱,推进起来更费劲。
如果因为资金问题导致管道建设进度延迟,俄罗斯就没法按时给中国送天然气,自然也就拿不到卖气的钱。本来想靠这笔钱缓解经济压力,现在只能等;而且要是因为缺投资,建管道的时候不得不选更贵的方案,最后就算建成了,赚的钱也会被更高的成本吃掉。
战略上来看,西伯利亚力量2号还是俄罗斯能源战略东移的重要项目,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于俄罗斯减少对欧洲能源市场的依赖、拓展亚洲市场具有关键意义。但项目建设进度慢了,肯定不利于俄罗斯能源战略东移目标的实现,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俄罗斯在亚洲能源市场的竞争力。
(蒙古国总理)
而对于中国而言,俄方这一措施带来的影响其实是相对复杂的。
短期看,基本是没影响的。因为中国买天然气的渠道早就不是靠单一的卖家了,除了俄罗斯之外,近些年中国还在不断从中亚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通过管道买气,还会从卡塔尔、澳大利亚买液化天然气,甚至国内也在产天然气。所以就算西伯利亚力量2号建得慢,我们家里的气罐子也够用,不会影响老百姓做饭、冬天取暖,更也不会耽误工厂生产。
而从长期看,如果项目成本问题始终无法有效解决,导致管道建设进度显著慢于预期,这可能会对中国未来优化能源进口结构、增加管气比例的长期规划产生一定影响。
当下,中俄蒙三方在这一项目上的核心目标是一致的:俄罗斯要卖气,蒙古要赚过境费,中国要稳定气源。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让项目停掉,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大家都不绕弯子,直接谈怎么解决问题,齐心协力把这条管道建起来,才能造就三方共赢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