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官员提议“中国去解决伊以战争”后,特朗普迅速表态:让普京去
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导弹来回,防空警报响个不停。
就在这节骨眼上,美国内部还出现了一种声音:让中国去平事,只有中国能解决问题。
特朗普没听,反而另外给出了一个人选——普京。
近日,以色列以打击伊朗核设施为由袭击伊朗,伊朗也进行了报复行动。
伊朗革命卫队称 “真实承诺 3” 报复行动已击中超过 150 个以色列目标。
6月13日,明尼苏达州州长沃尔兹公开提出一个建议。
当前美国对以色列的外交政策不足以让各国相信其具有 “道德权威”,美国想要促成伊朗和以色列和谈相当困难,能够促成和谈的恰恰只有一直在呼吁和平的中国。
在他看来,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更大,且更具中立性,应该由中方出面调解伊以冲突。
这位民主党资深政客此言一出,迅速引发关注和争议。
沃尔兹认为,美国在中东早已失去道义基础,而中国近年来在伊朗、沙特之间促成对话,已经赢得不少信任。
他强调,如果再不让中国出手,伊朗极可能顶到底,局势将彻底失控。
这个建议让美国保守派极为不满。《纽约邮报》发文称沃尔兹与中国关系密切,福克斯新闻攻击沃尔兹助长中国影响。
因为在他们眼中,中国调停成功,就意味着美国影响力在中东再下一城。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曾发文称伊朗和以色列应该达成协议,并且将会达成协议,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和平也将很快实现,目前许多通话和会谈正在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迅速作出决定,他称:接受普京去斡旋。
对特朗普而言,外交是一种权利和利益的分配手段。
他深知,让中国出面,一旦成功,美国将失去主导权;一旦失败,中国也无大损。
反观自己,若袖手旁观,只会被对手抢了镜头。
而更现实的是,中国近年来在中东“悄悄发力”。
从推进沙特与伊朗复交,到支持联合国框架下的多边机制,中国正在填补美国留下的空档。
特朗普一贯强调美国优先,注重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他可能会对中国在中东影响力的提升有所警觉和不满。
这时候特朗普转向普京,是出于算计更是现实。
就在沃尔兹提出中国方案的同一天,一通跨时区电话成了转折点。
6月14日早晨,特朗普迎来79岁生日,同时也是美军建军250周年纪念日。
就在这天清晨,普京亲自打电话祝贺。
按克里姆林宫方面披露,这通电话持续了50分钟,重点不是俄乌,而是中东。
普京谴责了以色列对伊朗的军事行动,表达了对冲突可能升级的严重关切,普京还表示,俄罗斯对伊朗局势高度关注,并准备出面调解冲突。
特朗普则迅速接话:我支持。
第二天,他在接受ABC采访时表态清晰——“我愿意让普京出面。”
特朗普让普京出面,大概有这三个原因:
一来,普京主动打电话和特朗普商量,给了特朗普很大的面子。
二来,假如调解成功,特朗普就可以说,是我让普京去的;假如调解成功,特朗普也可以甩锅,不是我不行,普京去一样办不到。
三来,对特朗普来说,普京去他更放心。
特朗普话音未落,中东战场再度传来实质性升级。
6 月 15 日,伊朗向以色列发动了新一轮导弹袭击。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报道称,伊朗在当天白天向以色列特拉维夫、海法和其他地区发射了 “数十枚” 导弹。
有消息称,伊朗本轮导弹袭击的目标之一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家族在以色列北部城市凯撒利亚的住所。
以色列国防军随即启动全国防空系统,多地警报长鸣,局势紧张至极点。
当天晚上,以色列内阁召开紧急会议。
最终决定,将此前由防长约阿夫·卡茨宣布的全国紧急状态延长至6月30日。
这不是普通的戒严,而是允许内阁绕过议会,直接发布战时命令。
以色列的政治信号已经非常清楚:这场仗没有短期停火的打算。
也正因如此,调停的时间窗口越来越窄,外部干预的需求变得越发迫切。
与特朗普高调操作不同,中国方面保持了低调但高效的节奏。
6月14日到15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分别与伊朗和以色列外长通话,通报中国立场。
王毅在与阿拉格齐通话时,明确谴责以色列侵犯伊朗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反对针对伊朗官员并造成平民伤亡的粗暴攻击。
尤其强调反对攻击伊朗核设施,指出以方行为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在与萨尔通话时,王毅也明确反对以色列违反国际法以武力袭击伊朗,强调当务之急是避免冲突升级,回归外交手段解决问题的轨道。
同时上合组织也发布声明,罕见地指名谴责以色列严重违反国际法原则和联合国宪章,损害伊朗主权,对地区和国际安全造成破坏。
这与西方国家惯用的“两边劝和”有明显差别。
可以看出,中国并非置身事外,而是通过多边机制发力,影响冲突走势。
不单纯以“调停人”角色介入,而是依靠长期积累的外交信誉和一贯的稳定外交行动来建立和发挥区域影响力。
这与特朗普推动普京前台亮相形成了鲜明对比。
特朗普之所以在这个节骨眼选择普京,而非中国,本质上是一种外交防御。
他知道,在战事未歇、局势焦灼时,谁能说服双方停火,谁就在中东重新站稳脚跟。
而中东,一直是美国全球影响力的核心区域之一。
特朗普要的是“制控权”,哪怕是借助他不怎么信任的普京,也好过让中国成功。
从他的角度看,这是一场先发制人的外交操作。
而俄罗斯方面,也看重这个窗口。
在叙利亚局势滑坡、乌克兰战事胶着的背景下,普京需要在中东找回场面。
一旦促成停战或谈判,他就能以“稳定力量”的身份重返国际舞台。
特朗普不愿让中国抢了风头,于是转而选普京,也是在为自己争回话语权。
我们中国中国在中东问题上一贯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保持中立,强调通过和平谈判、外交途径解决争端,积极劝和促谈,推动各方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接下来就看普京会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