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箭军导弹数量超千枚 战时可贯穿全部战争
2015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大会在八一大楼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
本次授旗仪式标志着本次中国军事改革正在全面启动,且改革的力度远远大于此前外界预期,甚至比当年百万大裁军的力度更大。不仅涉及基层单位,总部机关的改变更是能用"脱胎换骨"来形容。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则是本次授旗仪式中最为令世界瞩目的消息。众所周知,第二炮兵是承担战略导弹打击任务的核心部队,可以说是中国国防力量中的定海神针。此前"二炮部队"的一举一动都是各国军事研究机构的关注焦点,这次更名为火箭军更是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本次更名到底是否意味着导弹部队的定位有所改变?对未来中国国家战略又将有何影响呢?
地位模糊的第二炮兵
在中国军队的序列中,二炮部队的定位一直相当特别。此前,外界普遍将二炮部队视为一个兵种,因此很多报道都称此次火箭军正式成为"第四军种"。然而从"第二炮兵"过去的组织架构和功能形态来看,都绝非低于军种的兵种规格。
首先从编制上来看,二炮部队总部机关的规格一直为正大军区级别,司令员和政委军衔均为上将,且拥有非常完整的司令部、政治部和后勤体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二炮部队的装备研发和预算均为独立运作。以上特征是与海军、空军这样的法定军种是毫无区别的,因此基本可以认定在改编为火箭军之前,二炮就是事实上的军种。那么为何有部分报道认为本次火箭军授旗是升格为军种呢?在第二炮兵部队成立之初,二炮部队的确被列为兵种,且当时各大兵种均有自己的兵种司令部。如装甲兵有装甲兵司令部,防化兵有防化兵司令部等。此类兵种司令部同样拥有独立的司政后体系,甚至各自有各自的军事教育体系。如著名的装甲兵工程学院,在建立之初,就隶属于的装甲兵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