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重启留守21年机场 半年飞行超2千架次
针对部队战备值班任务繁重、警巡出航频繁、应急保障多的特点,他们综合运用模拟训练与任务促训相结合、自主培训与院校送训相结合等方式,培养"战场通""法规通"和"专业通"。截至目前,该场站已培养出280名多机种保障骨干、350名"一专多能"型保障人才,中士以上士官人人熟悉同一专业8种以上机型、具备同一机型4种以上专业保障能力,其中17人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3人被确定为空军作战部队保留技术骨干。
人才方阵的不断崛起,为持续深化打仗型后勤建设注入了不竭动力。截至目前,该场站先后保障空军航空部队整旅、整团建制驻训数百场次,优质场次率连创新高。
中国空军歼-11B战斗机
突破地域局限--
从驻地静态保障到异地机动保障跨越
"机场遭袭,跑道受损,立即机动至某民航机场组织飞行保障……"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不到10分钟,由四站、汽车、油料等多支保障力量组成的机动保障分队全副武装集结完毕,紧急机动到达指定民航机场。
这是该场站组织的一场异地机动保障实兵实装拉动演练。随着使命任务的不断拓展,该场站除了保障驻场飞行部队战备训练外,还担负起民航机场和周边留守机场紧急备降保障任务。
中国空军歼-10战斗机
该场站突破依托本机场保障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组织保障训练。他们把紧急征用民航机场、异地外降保障等实战课题作为重点纳入年度军事训练计划,结合实际制订详细的异地机动保障预案;结合日常保障任务将制氧、制氮等训练搬到野外,在无依托、无房舍、无水电条件下展开;设置加油、充电系统被袭等实战背景,组织官兵运用半机械化或人工手段实施战时飞行保障;主动与周边加油站、汽车修理厂、大型混凝土厂等单位签订物资供应协议,不断拓宽战时物资军民融合式保障渠道。
考验说来就来。因机场扩建翻修,上级命令该场站整建制机动至某留守机场保障驻训部队。该留守机场整整21年没有担负过保障任务。道面有破损,官兵一条缝一条缝修补;通信线路不通,官兵自主架设;保障设施不全,官兵自带装设备展开保障……10天后,战鹰轰鸣声响彻留守机场上空。
那次驻异地机场保障,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共保障飞行2000多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