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中国军事

二炮新型雷达跟踪数千公里外导弹:难过大海捞针

时间: 2016-04-15 22:29:00

凌晨3时,装备全部架设完毕,伪装也已就位。他们又投入宿营帐篷搭设。然而,大雨刚住,风沙又至。大家一个个如同泥人一般,鼻孔、嘴巴、耳朵里都是沙尘。经过连夜奋战,官兵们总算架好"1号车"、搭好帐篷安顿下来。

"1号车"要求数据必须精准,光调平就需要4个人同时摇支腿,每人摇3000多下。官兵们就轮番上阵,累了再换一拨儿人。

装备撤收的过程同样考验耐心。"1号车"上的许多零部件,需要一个个拆除下来,固定在数十个专门设计的架子上,螺栓一个个紧固,再罩上篷布,搭上安全绳。

二炮新型雷达跟踪数千公里外导弹:难过大海捞针

中队保管员、下士吴中谱说,这些工作,看似简单机械,工作量却巨大,需要拆卸、安装、紧固的各类螺丝足有上千个,还不得有丝毫马虎,不能因操作不慎影响装备的精确度。

任务中官兵发现,这套装备虽然可以机动作业,但必须在固定基座上完成,这就使装备的机动性能大大减弱。为此,他们根据设计标准,大胆创新出无需基座的"天线不落座"工作模式。经与厂家一道多次进行系统测试、跟踪试验论证,编写出《"天线不落座"技术规范》,厂家最终给出结论:此模式安全可行、满足任务需求。

二炮新型雷达跟踪数千公里外导弹:难过大海捞针

一发导弹精准度如何,要靠发射来检验;发射精确度如何,要靠弹道来评估。数百公里、甚至数千公里的弹道,该如何跟踪?雷达无疑是最佳手段。

形容一件事物较难时,我们习惯用大海捞针来比喻。然而,跟踪一发导弹,却比大海捞针还难。

雷达灵敏度极高,头体分离、发射碎片都易成为目标,造成雷达跟错主目标。在一次次精准训练中,中队官兵人人都练成了"神瞄手"。空中出现多个目标时,只需转瞬间,他们便能跟上主目标。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