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领先全球,美国更担心的:还有3大颠覆技术
要超越就超越美国,福建舰证明了院士这句话的含金量。
如果没有院士,也就没有中国领先全球的技术。
中国电磁技术的领先,除了让中国拥有了全球第一艘可以弹射五代机的航母,也让中国独创了全球最新军舰——076。对于美国来说,集合了两栖登陆、无人机起降和的076,甚至是比航母更为麻烦的存在。
而对于美国来说,更绝望的还在后面既然已经落地了,院士独创的无轴泵推超级核潜艇肯定也在路上了。
“无轴”顾名思义就是在潜艇上没有传统上的推进轴系,把这传动轴及变速体系进行简化,没有了轴,加工的成本及维护费用会大幅降低,潜艇潜航时产生的机械噪间也随之大范围 降低,完全有利于潜伏;至于“泵喷”则是让潜艇的螺旋桨消散。也改善了行驶时产生的“电离气泡”。所以说“无轴泵喷技术”对于中国将来核潜艇是一次质的飞跃,将从降噪、电磁、尾流等多个方面增强,对潜艇作战隐身性,高航速及可维护性做达到超世界水平。
总结来说,院士的无轴泵推技术消除了潜艇两个最主要的噪声来源—— 螺旋桨噪声和机械噪声,剩下一个水动力噪声是低频噪声,主要与航速有关。可以说,用了无轴泵推技术,中国新型核潜艇将会在推进系统和静音性能上是领先的。
而院士的无轴泵推再加上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那么就会和100式坦克颠覆传统燃油坦克一样,颠覆传统核动力潜艇。
首先就是静音性再次升级,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核潜艇的动力传递与能源管理方式,带来了静音性能、能源分配、总体设计和未来战力方面的革命性突破。传统核潜艇依赖机械传动,即反应堆产生的热量驱动蒸汽轮机,这一过程中,齿轮箱的啮合噪音和轴系的振动是潜艇最主要的高速噪音源,严重制约其隐蔽性。而现在无轴+电机,那么就只剩下一个水动力噪声了。
而且电机的速度和机动性也远非传统核潜艇能比,除此之外,将推进、传感、作战和生活用电全部整合到一个中压直流网络中。这种设计打破了传统动力系统能源分配僵化的瓶颈,允许指挥中心根据任务需求,动态地将巨额电力瞬间从推进系统调配给未来的高能武器系统,例如电磁轨道炮或激光武器,为核潜艇搭载颠覆性攻防装备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其从隐蔽攻击平台升级为强大的前沿武器节点。
可以说,这样的设计,中国在核潜艇领域就真的是遥遥领先了。
除了核潜艇,院士还提出了电磁轨道炮,利用系统把火箭弹发射出去,2000公里的火箭炮有没有见过,没有,那到时候就可以让全球掌掌眼,为什么可以把火箭弹发射这么远,这和电磁技术的原理有关,电磁发射技术是利用电磁力驱动发射物体并将其加速到超高速度的新型发射技术,也就说他实质上是一种把电磁能变换成发射物体动能的能量变换技术。
而火箭炮火力洗地,那可比导弹要更绝望,因为全球并没有任何防御系统可以实现对火箭炮的有效拦截,这是因为火箭炮的炮弹发射太密集了,解放军18门03一轮齐射会发射216枚火箭弹,以以色列的铁穹系统为例,一套“铁穹”系统配备有六十枚拦截弹,一般要2-3枚拦截弹才能够成功拦截一枚火箭弹。
那还有高能全电舰,在描述未来海战构想时,指出,舰载高能武器和全电舰船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研制成功,将会融合空中、水面、水下无人信息系统,并融合卫星网络实现了大范围战场感知和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了作战能力。将使单艘舰艇实现系统防空、反潜和对海、对岸的精确打击,这将彻底颠覆现有的海上作战样式。
也就是高能全电舰将会如图航母颠覆铁甲战列舰一样,重新定义现代海战,根据院士的设想,600~1000公里,使用可重复自动装填的通用电磁发射装置发射远程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完成对海和对岸目标攻击;200~600公里,利用电磁火箭弹(炮),进行对海和对岸目标攻击;200公里以内,利用电磁轨道炮完成对海和对岸目标的攻击,一具电磁轨道炮可将对岸打击能力提高一个数量级。
目前也已经实现了一部分,已经上舰,不仅可以摧毁无人机,甚至可以摧毁巡航导弹。
那很多人说这个电池的问题,全电舰的电池怎么解决,早在2014年,院士就研发了75C 的磷酸铁锂电池,75C意味着48秒就能把电池能量全部释放,而目前的电动汽车,也才做到10C电池。
而电池密度达到了什么程度呢?80,000 Wh/kg,这多恐怖呢,当前的电动汽车的能量密度大约在 250-300 Wh/kg 左右,相当于260倍,足够一辆小汽车跑16万公里,而一艘8万吨的军舰,采用这块电池,这艘军舰可以连续航行超过10年而不需要补充能源。
这只是院士公开的一部分成就,那你想想没有公开的该多炸裂,那你想美军会不会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