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中国军事

歼-35总师“道破天机”:中国的两款六代机,可能再一次出人意料

时间: 2025-09-15 21:27:14

 说起中国航空工业,这几年进步飞快,尤其是战机领域,从歼-20服役到现在,各种新机型层出不穷。2025年1月17日到18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航空航天医学高峰论坛上,歼-35战机的总设计师孙聪院士做了个演讲,题目叫《战斗机发展的思考》。他在这场论坛上讲的话,让不少人觉得像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他直言中国未来造战机要像造手机一样简单高效。这话听起来接地气,但背后是深思熟虑的行业痛点和方向调整。孙聪不是随便说说,他是歼-15和歼-35的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经验丰富,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搞飞机设计,参与过多个重大项目。他的观点直接点到了战机研发的瓶颈上,现在回想起来,这可能预示了中国六代机的意外发展路径。

什么是模块化设计?简单说,就是把战机分成几个标准模块,像发动机、雷达、航电系统、驾驶舱这些,都能像乐高积木一样拆装替换。孙聪举例说,传统战机升级雷达时,往往要大动干戈,因为接口不匹配,尺寸不对劲。像歼-11从俄罗斯N001雷达换成国产脉冲多普勒雷达,重量轻了一半,结果机头重心偏了,只能加配重块,这多浪费啊。加了块铁疙瘩,啥用没有,还增加油耗。如果用模块化,从一开始就定好标准接口,换个雷达就跟换手机电池似的,拧开螺丝直接上新件。

孙聪说,这能把研发时间从15-20年压缩到几年,成本也降下来。想想手机行业,从2010年触摸屏普及到现在,手机外观大同小异,但里面芯片、摄像头、电池参数千差万别。高配低配用同一个框架,升级快,价格亲民。战机要是这样,歼-20的外形保持不变,但内部设备随时换新,就能从5代机变5.5代,甚至接近6代水平。

孙聪的这个思路不是空穴来风,国际上也有类似动向。2024年7月,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奥尔文就提过NGAD项目要用模块化,能快速适应不同作战环境。中国这边,成飞和沈飞的两款六代机原型机已经在2024年底试飞,模块化很可能就是它们的亮点。成飞的歼-36是无尾翼布局,三发发动机,机体大,尺寸比歼-20还宽阔。2024年12月26日,它在成都附近首飞,照片显示翼型像改良三角翼,隐身涂层先进,RCS估计低于0.001平方米。

沈飞的歼-50是双发,兰姆达翼设计,前缘可变,适合高速机动和舰载。同样在12月26日左右试飞,视频显示它在沈阳厂区附近起降,DSI进气道优化气流,隐身性能超预期。两款机型从立项到首飞,只用了几年时间,这在过去不可想象。模块化帮了大忙,比如发动机用变循环型,能根据速度切换模式,省油又爆发力强。雷达从有源相控阵升级到更先进的宽带隐身型,直接模块替换,不用重设计整机。

为什么说这两款六代机可能出人意料?因为它们不光是单纯的战斗机,还能多用途。成飞歼-36机体大,能临时当预警机或电子战平台,装上不同模块,就切换角色。沈飞歼-50注重舰载,翼折叠设计,便于航母存储,未来可能挂载pL-15和pL-17导弹,射程远,精度高。2025年8月,还有第三款类似机型曝光,形状像沈飞版,但兰姆达翼调整了,可能是验证新方案。

美媒《战区》评论说,中国这速度惊人,96小时内试飞两款,成飞沈飞开始内部竞争,谁拿下空军海军大单还不一定。但从趋势看,模块化让升级像软件更新一样频繁,从6代起步,很快到6.1、6.2代。孙聪在论坛上就暗示,未来战机不会一成不变,随着技术迭代,性能指数级提升。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