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大会前,美商务部长对印度下通牒:要么退出金砖要么接着挨打
一年一度的金砖大会于本月3日至5日巴西召开,会议开始前,金砖成员国印度这边出了点岔子。据南华早报报道,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对印度说,要促成美印协议,贸易战暂歇,就要答应美方3个条件,其中之一是退出金砖国家联盟。
我们来回顾一下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的发言。首先他先给印度戴了一顶高帽,称印度一定会是最早一批同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他对此相当赞赏。
随后直入主题,卢特尼克敦促印度和俄罗斯中国及金砖组织保持距离。接着卢特尼克说出了第二个条件:希望印度扩大对美国的市场准入,减少贸易逆差。第三个条件是要求印度减少从俄罗斯购买武器。
我们来看下美方的这三个条件,第一,要求退出金砖。美国对日益强大金砖的焦虑是显而易见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金砖国家(包括扩展成员)在内的总GDp已经超越G7。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不再只是潜力股,而是变成了对西方经济主导权的一大挑战。
美国对金砖焦虑是显而易见的原因之二是金砖“去美元化”行动步伐加快,2023年,巴西总统卢拉公开表示应创建一个金砖共同货币,用以绕开美元进行贸易结算。俄罗斯、中国和印度也都在推动本币交易,目前中俄之间90%以上贸易已非美元结算。对美国而言,这直击美元霸权的根基,是万万不能容忍的。
美国对金砖焦虑的原因之三是越来越多的南方国家加入这一组织。扩容后金砖控制了全球约一半人口、三分之一石油储量,这显然已超出美国当初“忽略不计”的范围。
如今的金砖组织已今时不同往日,不再是那个抱怨大于实质行动的松散性联盟,而是能够动摇美元霸权和西方争夺话语权的新兴力量板块。
美方对印度提的第二个条件是扩大市场准入,减少对美的贸易逆差。表面上是谈生意,实则是为了牵制印度的经济自主权、扩大美企在印度的商业版图。
其实,市场准入这一条,是美国在历次谈判中的惯用手段了。对印度,美国重点盯住的是:电信、医疗、金融服务、零售、农业等领域的市场壁垒;要求取消对美高科技产品、高端制药设备的进口限制;要求取消对美高科技产品、高端制药设备的进口限制;推动更多美国跨国公司在印度设厂、收购印度企业、扩大分销渠道。一句话总结:让印度给美企以优待,以特权。
美方对印度提的第三个条件是减少从俄罗斯购买武器。我们都知道,印度长期以来是俄罗斯武器的最大买家之一,其国内70%以上的军备系统出自俄罗斯,印军装备的苏-30MKI战机、T-90坦克、S-400防空系统等均从俄罗斯购入。要求印度少买俄货,美国此举是企图斩断俄印军火纽带,以切断俄罗斯对印太的地缘影响力。
那么,美商务部长的游说会成功吗?首先,武器这件事上看,印度不傻,它知道:印军现役武器系统严重依赖俄式装备,一旦强行脱钩,军备系统会断链,得不偿失。
至于扩大市场准入这条,印度恐怕也不会轻易点头。毕竟给美企让利,就等于对内开战。印度政治生态本就民粹化严重,外资一旦冲击国内就业,对莫迪政府的支持率是非常不利的。
那么,印度会轻易跟金砖脱钩吗?在我看来也不会。印度最大的梦想,是成为国际规则的制定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在金砖组织,印度可以和中国平起平坐发声表态。一旦退出,印度就会沦落成美国附庸,这不符合莫迪一贯强调的战略自主路线。
美印贸易谈判,印度会让步,但只会让有限让步。或许会在对外表态上放缓同俄罗斯武器交易的节奏;在某些非敏感领域扩大美企的市场准入,以及降低在金砖组织的发声频率,仅此而已。
印度更大的策略是,在中美俄之间左右逢源,这正是印度的“战略自主主义”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