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综合热点

法国政府被推翻,马克龙被逼下台,新总理浮出水面,中方接到电话

时间: 2024-12-09 13:32:46

 法国政府又被“推翻”了,连带总统马克龙也正在被逼下台,另一边,新总理人选已经浮出水面,而中方也接到一通来自法国的电话。那么,此次法国总理下台意味着什么?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12月4日,法国总理巴尼耶被议会以331票多数通过不信任投票罢免。这是法国自1962年以来,首次因不信任动议导致政府垮台,也让巴尼耶成为法国史上任期最短的总理,仅执政三个月便黯然离场。

为何如此突然?直接导火索是,巴尼耶绕过议会强推一项社会保障法案,激怒了左翼“新人民阵线”和极右翼“国民联盟”。这两派联合发起不信任动议,将矛头直指马克龙的执政团队。表面上看,这是法案不受欢迎的后果,但更深层次是法国左右势力联手挑战中间派的一场“报复”。

回顾这一年,法国政治剧变不断。女总理博尔内1月辞职;年轻的同性恋总理阿塔尔7月离任;而巴尼耶上任仅三个月便下台。一年换三个总理,不仅让法国政府运行陷入瘫痪,也让马克龙的权威岌岌可危。

事实上,这一切的缘由可以在今年6月的选举中窥见一斑,马克龙所领导的中间派复兴党,在议会选举中仅得第三,左右两派力量强大。他的“政治豪赌”——提前解散议会并试图借选举遏制极右翼崛起,不仅未能扭转局势,还激化了派系对抗。

马克龙的尴尬在于,他既不信任左翼“新人民阵线”,也不愿与极右翼“国民联盟”妥协,于是选择了政治立场中间偏右的巴尼耶为总理。然而,这种试图平衡左右的策略,反而让他成了众矢之的。左右势力联手逼宫,巴尼耶倒台仅是开端,最终目标直指马克龙本人,法国最新民调显示,63%的民众认为巴尼耶政府垮台后,马克龙也该辞职。

那么,法国这个欧洲“发动机”的失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作为欧盟核心国家,法国和德国的政治稳定,是欧洲政策运转的关键。然而,德国明年初也将因“红绿灯”联盟解体而提前大选,两国同时陷入困局,欧洲这台“发动机”正发出刺耳杂音。

更重要的是,法国政坛的乱象并非孤例。近年来,极右翼在欧洲各国迅速崛起。从意大利到匈牙利,再到德国选举,右翼势力的增长已成趋势。加上美国特朗普主义的复兴,全球政治正向保守主义与孤立主义回摆。未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倒退,这一系列后果值得所有国家警惕。

在这种关键时刻,法国内部也有人提前拉起了防火墙。12月5日,中法双方经济负责人举行视频会谈,讨论深化经济合作。中国表示将与法国加强沟通协调,共促互利共赢。从这通电话来看,法国在经济困境中,仍希望维持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稳定。毕竟,以中法贸易的体量,一旦受到法国政坛的影响,那么对其经济的打击将更是致命的。

目前,随着马克龙宣告自己不会辞职,下一任总理人选也成为各方讨论的话题,目前来看,有这样几位人选。

一,现任国防部长勒科尔尼。勒科尔尼是马克龙的铁杆盟友,立场强硬,与右翼关系良好,但可能难以获得左翼支持;二,民主运动党领袖贝鲁。贝鲁资历深厚,曾长期支持马克龙,或能调和各派矛盾,但其年龄和立场独立性可能成为隐忧。

二,前社会党总理卡泽纳夫。若任命他,或可争取部分左翼议员支持,但其与极左翼决裂的立场或引发争议;四,中右翼政坛的代表人物贝特朗。贝特朗是中右翼稳健派,曾担任部长,但与马克龙关系并不紧密,合作前景存疑。五,曾任财政部长和预算部长的巴鲁安。巴鲁安则是技术派代表,财政经验丰富,适合应对赤字问题,但其政治整合能力或不足。

总之,无论谁将成为法国下一任总理,他面临的任务都无比艰巨。在一个“三分天下”的议会中达成共识,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若是局势持续僵化,政府换人也可能只是治标不治本,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个问题,缺乏有效治理的法国,势必将陷入更深的政治泥潭。因此,接下来就看马克龙能拿出怎样行之有效的举措了。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