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综合热点

中欧会晤!中国说的这三句话,欧洲可要长点心了!

时间: 2023-12-17 13:01:32

 近日,中欧领导人在北京举行会晤。这是时隔4年,中欧领导人首次线下会晤,同时是在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之际,可以说是意义重大!

双方就事关中欧关系的战略性问题,以及中欧各领域对话合作、双方重点关切、全球治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等深入坦诚交换看法,并就一系列问题达成重要共识。

双方的分歧还是很明显的。

1、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欧洲在政治上跟随美国

中欧最大的分歧还是制度、文化、价值观上的分歧,欧洲在安全上要靠美国,何况欧美两个平台都是华尔街控制的棋子,双方的关系根深蒂固。所以,欧洲在政治上也跟随美国,将中国定位为“系统性对手”,推动对华“去风险”,配合美国搞遏华政策等等。

但欧洲终究不是美国,中欧没有地缘政治矛盾,中欧关系也不是中美关系。美国总觉得中国强大起来,是在跟它争霸。美国将打压遏制中国的发展作为全国上下一致的战略目标。而中欧关系并不存在根本性矛盾。相反,欧洲的经济与中国联系很紧密。

2、贸易逆差成了中欧关系的伤疤

12月5号,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公开发言:欧中贸易不平衡正在日益加剧,欧对华贸易逆差在过去两年翻了一番,欧方不会无限期容忍该问题。欧盟拥有保护其市场的工具。

贸易逆差成了欧盟的“伤疤”。2022年,欧盟进口了6260亿欧元的中国商品,但只对中国出口了2303亿欧元,贸易逆差近4000亿欧元。

什么意思?

中国的商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欧洲,欧洲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卖给我们了。日常生活中,几乎见不到欧洲制造,也看不到什么欧洲品牌了。过去的几十年,中国一路飞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欧洲却在美国的带头下集体比烂。

欧盟指责中国“倾销”、“产能过剩”,巨大贸易逆差导致大量的资本转移,外汇流出。实际上,是因为欧洲整体制造业衰落了,被中国远远甩下。

欧洲还有ASML光刻机、空客、奢侈品,但总体上,欧洲的竞争力正在下降。我们研究出了自己的芯片和光刻机,在汽车行业实现了超越。新兴的产业,比如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欧洲都完美错过。奢侈品、教育产品是欧洲最后的荣光,却也要依靠中国的市场才能维持。

对此,我们发言人给出了非常直接的回应:中国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中欧贸易现状是在宏观经济环境、国际贸易条件、双方产业结构共同影响下的结果。在华欧企有30%的出口是返销到欧洲,这意味着顺差属于中国,但是利润的大部分属于欧方。发言人还提醒欧盟,买卖是双方的事情,若欧方一边要在对华出口高技术产品上严加限制,另一边又希望扩大对华出口,这恐怕不太合常理。

3、此外,美西方不断地唱衰中欧关系,刻意放大中欧在许多问题上的分歧,加剧中欧之间的裂缝,人为制造矛盾,破坏中欧的正常交往。中欧关系的消极面或者中欧之间的分歧被舆论放大了,而积极面与共识面又被忽略或低估了。

以意大利为例,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欧盟在对华政策上还是很矛盾的。

就在欧盟领导人来华之前,意大利宣布正式退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称“一带一路”并没有给意大利带来预期的效果,反倒有很多不良后果。

但事实上,意大利在2019年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后,仅在2019年到2021年3年的时间里,中意贸易就增长了42%,双边贸易总额则是高达800亿美元。在过去4年时间里,意大利可以说是躺着数钱。

意大利之所以“退群”,主要是因为屈服于美国淫 威。这几年来,意大利不断受到G7和美国的施压。在刚加入一带一路的时候,美国就给意大利贴上个“西方叛徒”的标签,直言意大利是西方世界的“特洛伊木马”,“让中国的经济扩张,可能还有军事和政治扩张,得以进入欧洲纵深”。在意大利右翼政府上台后,美国又看到了机会,公开“教育”意大利,对其政治施压。如果意大利不退出“一带一路”,就会失去G7,被西方阵营抛弃。

于是,意大利这颗“墙头草”反水了,选边站回了西方阵营。但意大利即便“退群”,还是希望保持中意关系,并保持意大利市场份额,这无疑是“既要还要”。在政治上与G7成员保持一致,在经济上,仍希望继续与中国保持合作,维持其利益最大化。整个欧洲,同样是“既要还要”,两面投机。在政治上跟随美国,在经济上又离不开中国。

此次会晤,中方在会前特别强调,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是彼此的机遇而不是威胁,双方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欧洲必须要解决这个重大认识问题,认识到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才是中欧关系的唯一准确、正确定位。中欧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合作面占双方关系的绝对主流。

我们领导人犀利地提出“三个不能”:不能因为制度不同就视彼此为对手,不能因为出现竞争就减少合作,不能因为存在分歧就进行对抗。这“三个不能”就是对欧洲尖锐的告诫: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风险,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

提出“三个伙伴”目标定位:中国愿将欧盟作为经贸合作的关键伙伴、科技合作的优先伙伴、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可信伙伴,追求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这“三大伙伴”定位既体现在中国对欧政策上,也充分反映出中国社会整体对欧态度,展现了更加开放的大国胸怀与姿态。

会议当天,米歇尔和冯德莱恩也表示,欧盟和中国是世界两大力量,互为重要经贸伙伴。欧方不希望同中国脱钩,并承诺在经贸、绿色、数字、气候变化、人工智能、地区稳定、多边主义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努力维护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安全。

中国已经表现了最大的诚意,也口苦婆心做出了告诫!

中国的态度很清楚: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中国愿意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但如果中国遭受极具针对性的歧视待遇,中国必然会维护好自己的发展权利以及经济利益。

接下来是考验欧盟是否能战略自主的时刻了!希望欧方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不要说一套做一套,反复横跳。目前欧洲制造业已经衰落,失去竞争力,因为俄乌冲突又被美国割了一波韭菜,通胀高居不下,经济停滞不前。欧洲无法做到“对华脱钩”,也无法承受脱钩的后果。听命于美国为虎作伥,视中国为敌,加剧新冷战,只会落得玩火自焚的下场!摆正态度,和中国合作,才能互利共赢获得发展。

未来,就看欧洲如何选择了!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