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衅中方下场!被华惩罚又遭欧盟抛弃,立陶宛四面楚歌
由立陶宛单方面掀起的挑衅闹剧,如今呈现出戏剧性的一幕,原本立陶宛政府希望通过反华抗中取悦美国和欧洲,以此获得来自后者的大力支持和经济援助,从而确保该国可以平稳度过当下的经济危机。
但是立陶宛绝对预想不到,当初他们主动触碰中国的外交红线之后,我们的反击不仅猛烈而且影响范围极大。
媒体12月29日报道称,目前立陶宛正接连面临三个噩耗,首先是在经济层面遭到了中国的反制,并因此产生了系统性的外溢效应
其次就是欧盟直到今天都没有明确表态,会拿出何种措施来支持立陶宛免受所谓的“经济胁迫”。
最后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是,立陶宛政府的支持率不仅没能因为一系列的反华操作出现上涨,反而创下了执政以来的历史新低。
在经济层面上,立陶宛和中国的直接贸易已经接近冰冻,或许对立陶宛政府而言,数亿欧元的贸易量还不足以伤筋动骨,但是对立陶宛商界来说却是另外一副光景。
由于担心被有可能出现的“制裁”殃及池鱼,很多欧洲企业正在减少和立陶宛的联系,甚至已经出现了减少从立陶宛港口转运的现象。
该国克莱佩达港的消息人士曾向媒体透露,如果美国对白俄罗斯的制裁没有结束,同时中国和立陶宛之间的矛盾继续存在,2022年克莱佩达港的吞吐量极有可能会减少40%。
对此,有俄媒进行了分析,称立陶宛的港口公司虽然在思考其它的解决方案来弥补已经出现的损失,但是从目前的地缘政治局势来看,这种努力能够带来的正面作用微乎其微。
而在外交层面,立陶宛没能从欧盟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答复。欧盟委员会委员辛克维丘斯于本月27号,同立陶宛总统瑙塞达进行了会面,并明确告知他,如今在欧盟和中国之间,不存在讨论“中国对立陶宛施加经济压力”这一议题。
辛克维丘斯还对此作出了解释,表示欧盟必须评估中国的行动,但是根据目前所呈现出来的信息,无法判断中国的行为是系统性的,更不能确定这里面有官方参与其中。
同时辛克维丘斯还强调,即便出现一个可以解决中国对立陶宛进行“经济胁迫”的新条令,也必须要取得欧盟成员国的一致同意。
不过各成员国的对华立场并不一致,因此即便是再快也需要半年才能得出结果,所以最后的结论就是,辛克维丘斯建议立陶宛不要向欧盟请求援助。
当然了,真正对瑙塞达政府造成致命一击的消息,来自于一份最新的民调报告。因为“白俄罗斯钾肥”风波产生的恶劣影响,受访的立陶宛民众对于本届政府的支持度已经创下了历史新低,其中立陶宛总理的不支持率上升到52%,立陶宛外长的不支持率上升到66.4%,立陶宛交通部长的不支持率上升到47%,至于对立陶宛政府总体的不信任度则接近50%。
瑙塞达政府的一系列动作显示出,无论他们决定站在中国的对立面,还是坚持与白俄罗斯交恶,都不约而同将“民意”当做幌子,可是现在真正的民意却告诉这帮跳梁小丑,立陶宛民众对他们做法似乎相当不满意。
因此现在的立陶宛可谓是内外交困,由于听从美国的号令单方面展开行动,最终换来的只有美国提供的一份信贷协议。
转过头想要从欧盟那里寻求安慰,后者却发挥“传统艺能”,以欧盟成员立场不一致当做借口进行敷衍。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立陶宛政府依然嘴硬,其总理西莫尼特本月28号在接受本国媒体采访时声称,政府将会尽快解决贸易问题,并扬言立陶宛“没有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同时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将外交政策强加给立陶宛”。
相较于西莫尼特的强硬表态,立陶宛商界代表却叫苦不迭,立陶宛工商会联合会主席瓦尔库列维丘斯明确表示,当地企业已经没有时间继续等待下去,政府必须尽快解决和中国之间的问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立陶宛政府想方设法的向外界求援,但事实上直到今天,中国还没有真正的发起反制措施。
立陶宛所面临的一切困境,包括欧盟的见死不救和美国的遥控指挥,都只不过是大国博弈中产生的些许涟漪,虽然对于他们而言这足以称之为惊涛骇浪。
坦白讲,立陶宛的困局能否解除,完全取决于其是否能真的意识到错误,并且愿意拿出足够的诚意去修复中立两国关系。
因为对中国而言,我们从来没有将立陶宛当成对手,仅仅是挥挥手便能让他们痛得不行,如果想继续硬碰硬的话,这场“游戏”中国奉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