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国已经服软?美国还没得意两天,中方就宣布创建新国际组织
自从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就高举关税大棒,185个国家在美方压力之下不得不相继服软时,中方突然宣布创建新的国际组织,掌控另一场全球博弈的主动权。
8月1日关税最后期限将至,不少国家都选择了妥协,继前几天,欧盟签订了一个几乎把欧盟数年未来都送出的关税协议后。
据报道7月30日,特朗普又通过社交平台宣布:美韩达成一项“全面且完整”的贸易协议。
根据协议:1、美方则将此前设定的对韩关税由25%降至15%,而韩方将不对美国商品征收关税。
2、韩国将向美国提供3500亿美元,这笔资金将用于由美方拥有并控制的投资项目,且具体投资项目由特朗普以总统身份亲自指定 。
3、韩国还将采购价值1000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或其他能源产品,并且,韩国将全面向美国开放市场,并接受包括汽车、卡车、农产品等在内的美国产品。
可以看出这个协议的内容太大方了,不由地让人直呼韩国跪得太彻底。
现在,除了中国和印度不愿意妥协外,美国对其他主要贸易顺差国家的谈判基本完成。
而且签订的协议很符合特朗普政府推崇的“美国优先”,现在特朗普终于可以给他的国民们有个交代了。
就在这时,中方突然另起炉灶。
据报道7月26日,中国政府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并且考虑这个组织的总部设在上海,计划面向全球开放。
这不是临时起意,而是酝酿已久,中方提出这个组织是要补上空缺,补的还是联合国的空缺。
现在AI发展太快,伦理问题、安全问题、技术扩散等一系列问题,全都摆在了眼前。
虽然联合国是全球治理的核心平台,但在人工智能管理方面几乎一片空白,没有专门的组织,没有规则体系,就连应急响应都没有。
中方选择成立这个组织,就是看世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空位太明显。
中国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没人做,那我来干。
而且要做得公开透明,全球参与,不搞小圈子,不拉阵营。
对此,中方提出组织的三个核心目标:
一是深化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合作,建立多边对接平台。
二是推动普惠性发展,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基础能力。
三是推动协同治理,制定国际共识的治理框架与标准。
会议还强调,这个组织的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倡导所有成员国平等参与。
并且,中方将探索将该组织纳入联合国治理体系框架内,成为联合国信息通信技术议题的补充平台。
这一点,跟当前西方国家的“联盟式封锁”路线完全不同。
而且将总部考虑设在上海,是因为:
一、上海目前已集聚近800家AI相关企业,已经具备了完善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基础。
二、上海已经多次成功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具备成熟的国际交流平台。
三、上海开放程度高,制度完善,具备设立国际机构的各项条件。
所以,把总部放在上海,是技术、制度、国际化程度三方面的结合,简单来说:就是这地儿,稳。
另外,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面临两个问题。
一是现在全球的技术标准太乱了,各个国家的体系不一样,很难互相配合使用。
二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度偏低,容易在人工智能AI领域中被边缘化。
所以,这个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的提出,就是从机制上解决这两个问题。
中国这次推的结构叫“共建共享”,这四个字不是口号,而是有设计的。
比如,组织会设立能力建设专项基金,专门帮发展中国家培养人才、建实验室、推广AI基础设施。
这个思路跟传统的“捐助-接受”逻辑不一样。
不是技术强国喂养弱国,而是联合研发、一起制定标准。
而且组织成立起来后,不是中国永久主持,而是轮流坐庄,秘书处采取轮值制。
每个成员国都有机会参与管理、决策和规则制定。
这就是共建共享的真实操作。
人形机器人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览现场进行格斗动作展示
与此同时,也让这些发展中国家站到台前来,不是象征性的参与,而是真正有决策票、有预算分配权。
这类组织结构,在AI管理领域上还是第一次出现。
此外,该组织强调与联合国现有框架协调运行,避免“另起炉灶”,这样一来,就能在合法性与合作性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对比之下,美国的操作显得更加孤立。
从大背景来看,特朗普政府正准备将AI列为下一个战略谈判议题。
目前美国仍拒绝在WTO、联合国或G20平台推进包容性AI治理,而是选择通过国内行政手段强化出口审查、加强对中国AI企业的打压。
而且,美国还在多个国际场合推动“技术联盟”,试图围绕芯片、AI、5G等领域构建闭环体系。
而中国用一纸倡议反将一军,不仅没有回避当前竞争的现实,更是在制度空间中主动布局。
提出新平台、新机制、新标准,打造了一个多边合作、全球参与的平台,构建国际规则。
虽然特朗普靠着关税逼人低头,一时风光。
但治理的价值不在于打赢博弈,而在于让更多人都能参与进来、拥有话语权。
而且,在这场全球人工智能格局重构的进程中,谁率先搭建平台、主导规则的制定,那谁就能在未来几十年的技术博弈中占据主动。
所以,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的设立不只是中国的“突围”,更是对美国技术霸权的制度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