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军事评论

坚决反对中国建造核动力航母?不打仗优点突出,遇到战争全是缺点

时间: 2025-04-28 16:56:31

 航空母舰,英文是Aircraft Carrier;在中文简称为“航母”。

英文的含义是“飞行器的运送者”,奇怪的是没出现任何“舰船”的意思;中文“航空母舰”,强调了舰船与航空相关,并且,这个“母”字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航空母舰很像带着一群小鸡的老母鸡。

航空母舰与一般军舰相比较,最大的特点是,它不以舰炮和导弹作为主要武器,而是以自身的甲板作为可移动的机场,以携带着的舰载机为主要战斗装备。

我国广大的军事爱好者,如果偏向于崇尚武器的先进性和国家的形象,则倾向于建议国家加强核动力航母的研发;如果偏向于关心核反应堆的安全性,担忧战争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核泄漏,则倾向于建议国家进一步完善常规动力航母,认为先进的常规动力航母一样可以完成人民海军的战略使命。

1,常规动力航母分析

我国在常规动力航母设计、建造方面已经取得丰富的经验。

第一,常规动力航母的动力原理。

常规动力的燃料是重油或者柴油,常用的是其中比较廉价和安全的重油。

重油被点燃后,锅炉中的水受热,逐步达到沸点,产生大量的蒸汽。这些蒸汽会冲入蒸汽轮机内部,推动叶片旋转,从而发电。这如同我们今天经常在海边看到的风电高塔,风力驱动风塔上的叶片不断旋转。

即,常规动力航母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蒸汽的热能和压力,再转化为蒸汽轮机转子上的机械能来驱动螺旋桨,而这个机械能的一部分也可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从而向船上所有的电器供电。

除了上述的常规动力航母的动力原理,如下,再考察实用过程中常规动力的优缺点。

第二,常规动力航母的优点。

常规动力已经经过长期实践验证,动力部分设计比较简单,建造周期短,质量和可靠性、稳定性高,维护流程标准化,适合于舰队快速形成战斗力 。

由于技术上比较成熟,常规动力航母可以根据作战需求而进行技术升级,实现灵活机动的调整、重要部件的改进、内部配置的优化。

建造和维护成本远低于核动力,燃料补给,例如重油,便捷且费用低,适合于在近海或中远海,做中短期、高频率的部署。

环保风险低,即,无核泄漏隐患,战时受损后的救援难度和次生灾害风险远小于核动力。

第三,常规动力航母的缺点。

续航里程较短,需要频繁补给燃料。加注一次燃料,一般可航行10000海里。

由于动力弱于核动力,所以常规动力航母,不仅续航力差,而且高速冲刺能力也受到了制约,启动速度也比较慢。

燃油锅炉系统和油箱,体积庞大,限制了舰载机数量和武器配置。

2,核动力航母作比较

核动力航母与常规动力航母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动力系统的不同。

第一,核动力航母的动力原理。

核动力航母的动力来自于核反应堆,相当于核反应堆代替了常规动力航母中烧重油的锅炉,从而核能变成了热能。

这些热量能够生产出高压水蒸气来驱动蒸汽轮机。蒸汽轮机可以直接提供动力,也可以连接发电机来产生电能。

在此过程中,一回路热水不会实质上接触到二回路,这使得冷却水不会带出放射性物质,有利于安全。

一般的核动力航母有备用的动力,这是为了充分的可靠性。例如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一共有4个五叶螺旋桨,每个螺旋桨配置了功率8000千瓦的柴油发动机作为备用驱动。

第二,核动力航母的优点。

首先,核能动力充沛,因此续航里程接近无限,并且航速较高,机动性更强。

例如,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添加一次核燃料可以让航母连续运行20--25年时间;而最新的福特级航母的核反应堆更是可以50年不用更换核燃料。

其次,核动力结构比常规动力结构更能节省大量空间,所以,可以搭载更多的飞机、弹药与其他补给品,从而增加了持续战斗力。

此外,核动力航母无需频繁进行燃油补给和维护,从而减少运营成本和维护费用,使航母编队的运行更为经济高效。

再有,核动力只要不发生事故,则更加环保,不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渣。附加的优点是,核动力航母能够进一步展示技术水平和国家形象,增强国家的国际话语权以及影响力。

第三,核动力航母的一般缺点。

首先是造价巨大。

以尼米兹级航母为例,1975年首舰“尼米兹号”的造价是7.25亿美元;到1990年代同一型号的航母价格涨到40亿美元;到2009年最后一艘尼米兹级航母“乔治·布什号”服役时造价涨到62亿美元。

如此惊人的成本超出了绝大多数国家的承受能力。

其次,维修、保养过分复杂并且费用高。

不同于常规动力航母,核动力航母不管是维修、保养,都更加复杂,更加需要专业技术,而且耗时更长。如果后期需要改造和升级,可调整的空间也很有限。

核动力航母在运行过程当中,一旦出现故障,维修难度要比常规动力航母高很多;在战争时期,则更加困难。

尤其是更换核燃料,动辄需要2到3年时间,而且价格昂贵,可达数亿美元。

第四,核动力航母在战争状态下的缺点。

核动力航母需要高标准的防护,这是因为它有核反应堆。虽然说击毁航母很难,但是反应堆一旦毁损而发生泄漏,那么该反应堆就有可能成为全舰官兵的杀手。

核动力航母在受到打击后,很有可能出现核泄漏,并且救援难度比起常规动力航母更大。由于核动力航母就是一个小型的城市,人员居住密度极大,一旦发生核泄漏后果不堪设想。

3,我国航母发展成就

山东舰和第一艘航母比,虽然就排水量、主尺寸,以及外观都没有太大变化,但实际上,航母作业效率、自动化以及信息化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雷达方面,从第一艘航母的346型相控阵雷达,升级成为山东舰的346A型相控阵雷达。

内部结构也有改变,取消了反舰导弹发射装置,扩大了机库面积,得以让山东号的舰载能力提升了30%以上。就歼-15战机的搭载能力,山东号已经从辽宁号的可搭载24架,提升到了36架。

福建舰是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也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

福建舰的设计建造采用了许多最新的技术,其平直的飞行甲板长约为300米,采用了器和阻拦装置,可以同时起飞多架舰载机。此外,福建舰还配置了多种先进的雷达、导航、通信、作战指挥等系统,以及航空燃油、弹药等物资储存设施。

4,我国航母未来展望

首先,当前我国从经济和实用角度考虑,常规动力更有优势。

中国海军航母福建舰的成功下水,意味着中国已经具备独立设计和建造大型弹射型常规动力航空母舰的能力。

对现在的中国来说,常规动力航母比核动力航母暂时更有优势。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在2012年才服役,距今也就十多年的时间。中国的海军力量目前主要辐射中国南海、印度洋北端的部分区域,当前没有进行全球定期航行的需求。

再加上核动力航母在建造、维护、退役拆解时的巨大成本,它对现在的中国来说,经济上自然不如常规动力航母更受到欢迎。

在选择航空母舰类型时,应该根据实际需求和国家战略进行综合考虑。目前中国的前三艘航母都选择常规动力,并不是说明中国没有造核动力航母的能力,只是对两种方案对比后,认为常规动力航母目前更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通俗说,就是更实用。

其次,很重要的一点,在可预计的中国可能面临的战争烈度和规模之下,常规动力航母与核动力航母的战斗力没有太大差别。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海军核动力航母和常规动力航母均有参战。

美国海军评估后认为,在此类强度的局部战争中,常规动力航母和核动力航母在保证舰载机联队作战能力的发挥上,并没有实质性差异。

然而,同样很重要的是,我们要根据国家军工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以及长远战略的需要,逐步完成核动力航母的各项研发。当前不需要马上投运,不等于当前不要准备。我们必须未雨绸缪,而不是临渴掘井。

我们要根据国家战略的变化与军事实力提升的需求,进行调整航母的研发和建造。当年苏联海军与美国海军类似,航母也经历了从常规动力到核动力的发展历程,这与苏联海军从“近海防御”型到“远洋进攻”型战略的转变是一致的。

我国在核技术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核动力潜艇的研发和建造也已取得一定的成就。基于这些技术成果,中国海军必然将继续推进航母建造和装备升级。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活动空间的不断拓展,意味着中国需要一个更加强大、灵活、持久的海上作战力量来应对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只有核动力航母才拥有较高的航速、充足的续航能力,既可有效支持沿海作战任务,又可加强远洋作战能力。

中国海军已经实现从“近海”黄水海军到“中远海”绿水海军的跃进,不久的将来,必然进一步发展到“远洋”蓝水海军。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