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乌克兰导火索彻底点燃,欧洲大分裂开始了!
乌克兰战争达到了48天,
欧盟领头羊德国也撑不住了!
因为制裁俄罗斯,导致德国国内能源价格暴涨,带动其他价格疯涨,再加上大量的乌克兰难民涌入德国,使得在疫情之下本来就已步履维艰的德国更加不堪重负。
就在昨天,德国突然爆发了支持俄罗斯的抗议游行,你没看错是支持俄罗斯,反对德国制裁俄罗斯的抗议游行。
而在游行的途中,和宁肯自己在家劈柴做饭也要支持乌克兰的支持者们迎头相撞,双方爆发激烈冲突,爆发了激烈的马粪大战。
而德国内乱仅仅是欧洲因乌克兰问题大分裂的一个缩影。
更有意思的是,德国不仅仅因为这场乌克兰战争让国内陷入混乱,同时还要承受着来自乌克兰和美国的炮火抨击,让德国政坛也产生了严重撕裂。
不知道老铁们还有没有印象?就在前几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公然指责德国不让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决定是极其错误的之后,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第一时间站出来做出澄清,称当时不让乌克兰加入北约这个决定并没有错。
然而你猜怎么着?就在这时,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却随后站出来,为德国不让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决定道歉,承认德国错了,不该不让乌克兰加入北约。
这让德国上下一片错愕,要知道,在德国总统这个职位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根本不具备国家的决策权,说得再难听点就是个摆设。
你说这老头是不是老糊涂了?你有这个决策权吗你就道歉,你这不是把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和整个德国陷入不仁不义之地吗?
但好在地球人都知道,德国这个总统只不过是象征意义上的总统,根本没有决策的权利,也就没有把他的道歉当回事儿。
而德国对俄罗斯的政策,也并没有因为德国总统站出来道歉而做出改变,德国新总理舒尔茨也继续和俄罗斯进行能源的交易。
眼看着向乌克兰道歉没有掀起波澜,
德国总统这老头最近又出幺蛾子了。
就在4月12号,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突然声明要去访问乌克兰首都基辅,并且是要和波兰、立陶宛等波罗的海四国铁杆反俄急先锋一同访问基辅,用这种方式表态德国对乌克兰的支持。
这老头公然和德国政府唱反调,竟然自降身份,和欧洲几个反俄急先锋混在了一起,由此可见,在德国的内部也已经撕裂严重了。
然而,就在德国总统声明刚刚发布称已经联合了波罗的海四国总理准备联手访问基辅,并且人已经准备启程了。
您猜怎么着,乌克兰最狠的打脸来了,新任地球村村长、乌克兰总统泽连司机直接发布声明,称不欢迎德国总统访问基辅。
不欢迎的原因是德国执行的是对俄罗斯友好的政策,对于言下之意,对于德国这样两面三刀的朋友,我们不欢迎,因为你德国不按照我责令司机的指令办事儿,想要访问基辅你不够资格。
这一下德国总统这老头被狠狠打脸了,本来想向乌克兰表达敬意,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热脸贴到了人家的冷屁股上,被司机左右开弓,狠狠的轮了这老头两个嘴巴子。
堂堂一个欧洲大国,竟然如此被羞辱,让整个德国情何以堪。
而德国总统道歉,后又称访问基辅再被打脸,也引发世界舆论的群嘲模式,也引发德国民众的广泛不满,很多德国民众要求他立即辞职,不要再给德国丢人现眼了。
这一下这老头弄的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不知道这次惨被打脸之后,这个屡屡让德国陷入尴尬境地的德国总统能不能从一厢情愿当中清醒过来?
可能老铁们也看到了,基辅这几天是高朋满座,前脚走了欧洲委员会主席后脚来了金毛约翰逊,然后就是奥地利总理,这不,波罗的海四国总理也来了。
对于德国的惨被打脸,以及多国领导人集体访问基辅的现象,欧洲另一架马车法国总统马克龙今天做出表态,称对欧洲国家赶时髦似的赴基辅打卡,法国并没有这样的打算!言下之意,讽刺欧洲一些国家首脑的短视行为。
一边是法国、德国等老牌欧洲国家想要独立自主摆脱美国的依赖,另一边却是在美国操控之下的波兰、立陶宛等美国控制下的新欧洲势力不断抬头,成了欧洲的搅屎棍,欧洲大分裂已经不可避免了!
俄乌冲突持续近50天,这场冲突的影响已经超出了俄乌之间,甚至可以说,这是一次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间接对决”。西方国家想通过利用乌克兰,来达到打压消耗俄罗斯的作用,尤其是美国,更是企图一举“瓦解”俄罗斯。
然而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俄罗斯仍然是纹丝不动的存在。而且,俄罗斯已经重新调动军队,准备一举将顿巴斯给拿下来。西方国家在舆论上各种唱衰俄罗斯,俄罗斯却用实际行动各种打脸西方国家。
目前看来,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打击,不仅没有效果,而且还出现了反弹作用,西方国家当前正面临至少3大尴尬事实。
第一,西方制裁压不倒俄罗斯,乌克兰的火却烧到了西方国家那边。
从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至今,美西方国家都不知道对俄罗斯施加了多少制裁了,俄罗斯那边粗略有计算了一下,好像有几千项吧,这些制裁对俄罗斯造成了压力,然而俄罗斯并没有被压垮。
因为俄罗斯有保护自己的强大军事实力,西方国家不敢越雷池一步。而仅仅依靠经济制裁,俄罗斯则可以见招拆招。
俄罗斯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即使在金融经济方面被孤立,也还是可以支撑下去。
反观西方国家那边,危机问题正在凸显出来。西方制裁平息不了争端,反而加剧了局势升级,因此乌克兰危机也在恶化,据联合国方面统计,现在已经有至少450万难民逃出乌克兰,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前往欧洲,这是二战以来,欧洲面临的最大规模的难民潮。
这种难民潮对欧洲的冲击是灾难性的,先别说治安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这些难民的衣食住行,都是令人头疼的事情。
而且,与难民危机一同到来的还有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因为俄乌都是产粮国家,或者说都和粮食生产有关,比如俄罗斯就有大量肥料出口。现在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施加制裁,实际上打乱了供应链,粮食问题在欧洲就体现出来了。
能源危机同样十分关键,欧洲国家至今不敢制裁俄罗斯天然气,原因就是一旦制裁的话欧洲国家自己得完蛋。本来欧洲和日本约好一起制裁俄罗斯,然而现在双方却成了天然气进口的竞争对手,这就足以看出制裁俄罗斯的后果多严重了。现在的欧洲,粮食和能源价格都在暴涨,欧洲的普通民众已经是苦不堪言。
第二,俄乌冲突引发西方分裂,“勒庞现象”正在欧洲扩散。
法国大选的第一轮结果引人注目,因为这一次大选,马克龙的老对手勒庞再次杀入了第二轮投票,就像当年的特朗普一样,勒庞现在距离总统大位也只是“一步之遥”。
这种情况令欧盟和北约感到震惊,因为第一次投票马克龙和勒庞的得票对比为27.84%对23.15%,而决选预期数据则为51%对49%。这意味着勒庞已经有机会问鼎爱丽舍宫,如果结果是这样,那么冲击将如同特朗普入主白宫。
勒庞与马克龙是对立的,她被形容为“普京的支持者”,她和其他法国候选人一样,也支持让法国脱离北约,勒庞还对欧盟存有看法,她认为法国不应该为欧盟付出太多。如果勒庞入住爱丽舍宫,西方国家内部将出现“大地震”。
(马克龙和勒庞的对决)
当然,法国大选还有第二轮投票,现在定义输赢还为时过早,但问题是,“勒庞现象”何以在西方国家愈演愈烈?这一次勒庞和马克龙的得票差距如此接近,反映的其实是西方国家的社会对立。虽然勒庞被扣了“普京支持者”的帽子,但是仍然有如此比例的人支持她,这说明西方社会正在趋于分裂,西方国家极力包装的“团结”已经不复存在了。
具体到对待俄罗斯的态度上,德国这个欧盟国家,居然也罕见出现了大量的“挺俄”声音,最近在德国法兰克福、汉诺威等多个城市,都出现了大规模的挺俄游行,“挺俄”人群与“挺乌”人群甚至发生了对立争执。而在爱尔兰,也有挂着俄罗斯国旗、涂上字母“Z”的车队上街游行,凸显了俄罗斯在西方国家中的“受欢迎度”。
显然,西方国家妖魔化俄罗斯的行为,并没有能够完全欺骗西方社会。那些高举俄罗斯旗帜的人,正在用他们的方式表示对俄罗斯的支持。
第三,俄乌冲突升级,西方国家的话却“不管用了”。
乌克兰危机发酵至今,西方国家发现了一个尴尬的事实,那就是真正愿意跟着制裁俄罗斯的国家并不多。除了美国的那个小圈子,更多的国家是保持中立。
这其中印度的态度尤为明显,印度不仅保持中立,还和俄罗斯“互通有无”,甚至还要绕开美元与俄罗斯搞本币交易机制,这让一直企图要拉拢印度的美国十分无奈,美国多次对印度进行“劝说”,但印度无动于衷。
为了让印度屈服,拜登甚至亲自出马,与莫迪来了一波“友好沟通”,拜登甚至直接“提醒”莫迪——就算印度购买了俄罗斯的能源,印度也成不了“世界大国”。拜登强调,买俄罗斯的石油,“不符合印度的利益”。
然而印度这边也很耿直,印度外长苏杰生直接就怼回去了——拜登应该多去关心一下欧洲国家,欧洲国家一个下午买的俄罗斯能源,就可能比印度一个月的量还多了。
印度还真没说错,欧洲国家就是在大量购买俄罗斯能源。而且很多欧洲国家是高度依赖俄罗斯能源,比如德国一半的天然气供应都来自俄罗斯,有个别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天然气需求占比甚至达到80%以上。
匈牙利最近因为欧尔班连任,而被欧盟“重点警告”了,甚至还被敲打。然而匈牙利外交部长西雅尔多最近仍然表示,该国已经准备好用卢布来买俄罗斯天然气,具体来讲就是将欧元交给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然后再由俄方转换成卢布,支付天然气款项。
这就是普京推“天然气卢布”的成果,因为这一举措,卢布已经一涨再涨,甚至比俄乌冲突之前还要乐观了。西方国家制裁了个寂寞,俄罗斯躺着都能数钱。
当然欧盟也别急着责怪匈牙利,匈牙利确实是依赖俄罗斯能源。而且,欧盟责怪匈牙利之前,得先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欧盟自己也离不开俄罗斯能源。尤其是天然气,欧盟主要国家也是得向俄罗斯买的。
以上就是西方国家在俄乌冲突过程中面临的3个尴尬事实——危机反噬西方国家、西方社会对立加剧、西方国家的话“不管用了”。
这些事实暗示一个结果,那就是西方国家并不是俄乌冲突的赢家。
当然,美国肯定是能够收获一些好处的,但是美国也无法通过乌克兰危机压垮俄罗斯。而欧洲国家这边,就只能为乌克兰危机的后果买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