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中国在南海舆论战太被动 应向美方学学
近期以来,美国从行动、外交、舆论上多重出击,连续就南海问题向中国发难。先是派驱逐舰闯入中国西沙领海,继而炒作中国在西沙部署地空导弹,在南沙建设雷达设施。美军太总司令哈里斯也渲染"中国在东亚谋求军事霸权"。政府官方发声、媒体舆论炒作、学术机构解读,不得不说美方"组合拳"打得非常紧凑,掀起了话题讨论。中国外交、国防部门尽管每次都予以有力回应,但在西强中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中,中国官方的有限声音总显得捉襟见肘。抛开中美双方在军事和外交层面的交锋不谈,仅从对外传播的角度分析,笔者认为美国南海"舆论战"的战术技巧值得认真梳理。
美军巡航导弹潜艇现身南海周边
首先,在对外传播协调机制上,政府各部门统筹协调到位,官方、学界和媒体紧密配合。此次特点之一,是美官方发声层级高、渠道多、平台广,各种声音同频共振,并不时有匿名官员透漏消息。在炒作时机上,既有在军事行动前的舆论造势和试探,又有军事行动后的媒体跟进报道和渲染,形式灵活多样。
美军巡航导弹潜艇现身南海周边
其次,在对外传播策略上,美方不断主动设置新的议题。南海问题发酵以来,美方针对中方岛礁扩建进程,配合自身外交议程和军事行动不断制造议题,使国际舆论总是跟着美国的议程设置走。尽管许多议题纯粹是为了方便指责中国生生制造出来的伪命题,但中方不得不被动应对。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