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军事评论

俄罗斯专家懊悔不已:不该向中国出口苏30,虽然靠它赚了好多钱

时间: 2025-09-07 19:51:51

 俄罗斯在军工领域一直是个老大哥,继承了苏联的底子,导弹、战斗机这些玩意儿到现在还挺能打。

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一塌糊涂,油价低迷,西方制裁压得喘不过气,军售就成了救命稻草。卖石油天然气之外,武器出口是重点,印度、中国成了大客户。

中国那时候空军装备落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从俄罗斯买苏-27战斗机,逐步升级到苏-30系列。这笔生意让俄罗斯赚翻了天,但事后不少专家直呼肠子悔青了,说不该卖,虽然短期钱袋子鼓了,长远看丢了更大的蛋糕。

苏-27是苏联时代开发的空中优势战斗机,机动性强,航程远,但海湾战争后,美军F-15E的多用途表现让俄罗斯意识到需要升级。

苏-30就是在苏-27基础上搞出来的三代半多用途机,由苏霍伊公司主导,装了先进航电、矢量推力发动机,能挂多种武器,适合对地对海攻击。

九十年代末,俄罗斯经济最难的时候,中国空军急需现代化装备,谈判就这么开始了。1999年,第一份合同签下,38架苏-30MKK,价值20亿美元左右。MKK是专门为中国定制的版本,简化了部分技术,但核心还是俄罗斯的。

交付从2000年开始,第一批10架在12月运到中国空军基地。接着2001年又来两批,总计38架。中国海军航空兵也掺和进来,2003年追加28架苏-30MK2,优化了对海能力,2004年全部到位。总共中国买了近100架,俄罗斯进账约45亿美元。

这钱对当时的俄罗斯来说是及时雨,工厂生产线转起来,工人有活干,军工企业缓过劲儿。

我国买苏-30不光是为了立即提升战斗力,更重要的是学技术。沈阳飞机工业集团通过引进,搞懂了重型战斗机的布局、发动机、雷达这些关键。

苏-30的AL-31F发动机当时很先进,帮着推动国产涡扇发动机进步。基于苏-30,中国开发出歼-11系列,1998年歼-11首飞,后来升级到歼-11B,用上国产雷达和导弹。歼-16则是苏-30的深度国产版,2011年首飞,双座多用途,挂载能力强,雷达升级到有源相控阵。

俄罗斯专家一看,中国订单少了,自家飞机批量服役,市场份额缩水。

俄罗斯专家们开始反思。像安德烈·约宁这样的航空分析师,在采访中直言不讳,说出口苏-27生产线已经让俄罗斯少卖至少500架飞机,苏-30的转让更是个错误。

约宁是齐奥尔科夫斯基宇航科学院的院士,长期研究航天和航空市场,他觉得技术外流让中国快速赶上,俄罗斯丢了长期买家。另一个专家康斯坦丁·马基延科写报告警告,卖苏-30等于给自己挖坑。

苏-35的例子类似。2015年,中国买24架苏-35,价值25亿美元,2016到2018年交付。但报道说半数有缺陷,俄罗斯质量控制出问题。我国兴趣不大,主要还是学发动机技术,AL-117S帮着完善WS-10系列。

俄罗斯想卖更多,甚至提许可证生产,但我国拒绝,转头专注歼-20隐身机,2017年服役。

中国J-35A等新机亮相,俄罗斯专家在媒体上感慨,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中俄关系深,军技合作健康发展,实现互利。

俄罗斯不后悔合作本身,但具体到苏-30,专家们摇头。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