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美海军其实怕解放军怕得要死,为了避战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马尔科姆·凯尤内这个瑞典作家,在今年2月20日扔出一篇长文,叫《美国的国家安全梦游绝境》,直戳美国海军的软肋。
凯尤内指出,美国海军现在的问题不是一两个小毛病,而是整套体系都卡壳了,从招人到修船,再到造新家伙事儿,全都跟不上趟儿。
尤其是跟中国海军比起来,那差距大到让人绝望,美国海军高层心里门儿清,知道真要硬碰硬,赢面小得可怜。所以,他们宁可搞些表面文章,拖延项目,维持个能打的假象,也不愿真去亚太那边碰钉子。
从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没了苏联这个老对手,就有点儿找不着北。以前他们实力强,舰队到处晃荡,可现在呢?一堆项目都出了岔子。
拿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来说,这玩意儿本来想当未来王牌,结果成本超支,性能也不靠谱,只造了三艘就收手了。还有滨海战斗舰,本来是为近海作战设计的,可服役后毛病一大堆,维修起来费劲不说,还不经打。
连福特级航母这种核动力大块头,也闹出器故障,测试时老卡壳。这些问题不是偶然,美国海军的造船工业衰退太严重了,船厂设备老化,工人流失快,现在连和平时期的维修都保障不了。
更别提招兵了,年轻人不愿意来,海军缺人手,操作那些舰艇都成问题。凯尤内在文章里提,这些结构性毛病在美军各军种都存在,但海军最突出,因为他们得面对海洋这个大舞台,而对手的脚步越来越快。
五角大楼自己的报告显示,中国造船产能大约是美国的230倍。
二战时,日本海军面对美国,产能差距才10比1,日本海军的山本五十六就觉得打不赢。现在中美差距更大,美国海军想在亚太地区、中国家门口击败对手,简直是痴人说梦。
凯尤内拿历史比喻,说现在的美国像当年的日本,工业上落后,却还幻想着靠战术翻盘。可现实是,美国海军缺运输船、护航舰、补给舰,燃料和精确制导武器也跟不上。更要命的是,很多原材料得从中国买,现在禁运了,仓库空了。
红海对付胡塞武装时,美国海军勉强撑场子,但那只是小打小闹。一旦去亚太跟中国海军对上,这些短板全露出来。凯尤内写道,美国精英总把中国当成新苏联,以为这是冷战的翻版,可实际情况更像二战前的美日对抗,这次美国成了那个弱势的一方。
中国海军速度让人咋舌,比如054B型护卫舰,从2023年8月下水到2025年1月服役,只用了16个月。美国船厂想都不敢想。
星座级护卫舰这个项目,就是美国海军这些毛病的典型代表。本来这是抄意大利和法国联合搞的FREMM设计,成熟得很,用了十几年没大问题。美国海军买回来,本该照着造,省时省力。可他们非要改,开工后还变来变去,结果设计共性只剩15%,船体重了至少759吨,稳定性出问题。
凯尤内在文章里分析,这不是蠢,而是故意的。因为海军高层知道,就算造出来,也改变不了力量对比。中国能造十艘、五十艘同级舰,美国勉强挤出一艘。项目从2020年启动,首舰USS Constellation本该2026年交付,现在拖到2029年。
国会研究服务局的报告说,2025财年预算申请了11.7亿美元买第七艘,但工期延误,成本从每艘4亿美元涨到13亿。海军官员在听证会上承认,设计没成熟,供应链卡壳,工人短缺。
芬坎蒂尼马里内特船厂负责建造,2022年切割钢板时还庆祝,可现在船体只完工10%,设计还在调整。海军甚至考虑加第二个船厂,但问题没解决,生产节奏乱套。
为什么美国海军这么折腾?凯尤内给出的答案挺扎心:他们不是真想打仗,而是要维持存在感。
华盛顿那些政客对美国国力高估得离谱,总催海军去亚太击败中国海军。可海军领导层清楚,这目标荒谬。打仗不是首要任务,端着“我还能打”的架子,才是关键。
星座级成了“永恒变量”,不断改动,包装成“改变游戏规则”的家伙事儿,给国会交差。
凯尤内比喻,这像法国大革命前路易十六的财政官,知道问题严重,却不敢削支,怕引发恐慌。
现在美国海军类似,债务高企,工业基础空心化,不愿止损,怕暴露弱点。维持神话,比解决问题重要。海军成了帝国的裱糊匠,勉强撑着场面,哪怕自己为此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