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专家建议,考虑将西伯利亚部分卖给我国,因为俄不会开垦利用!
俄乌冲突已经持续许久,一开始就被看好的俄罗斯却迟迟陷入困境。
由此开始传出一些俄罗斯可能会战败的言论,甚至有人认为俄罗斯战败后会和苏联一般被再次分裂。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甚至有俄专家建议在战败后将西伯利亚部分卖给中国,
那么俄罗斯售卖的动机是什么?我国真的会有机会接受西伯利亚部分地区吗?
俄罗斯“售卖”的原因
长期以来俄罗斯国内要属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最为落后,虽这里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但目前按照俄罗斯的困境基本难以进行开垦利用。早在苏联时期就已经证明了开发西伯利亚的困难,
在冷战期间,苏联曾举全国之力向西伯利亚进军。甚至还将这片被视为国家的“未来”。
不过满腔的热血在寒冷的天气下没有任何作用。起初苏联将西伯利亚的开发视为是能源库,加上当时欧洲部分地区出现资源枯竭,而西伯利亚已发现拥有震人的能源储备量。
于是苏联号召了几十万青年到西伯利亚去进行开发,为了支持开发政府还特地安排了上万台工程机械,想以此在这片寒冷的地区上建起公路和工厂。
在西伯利亚最鼎盛时期,苏联每年向西伯利亚投入的资金占据全国GDp的百分之五。
可西伯利亚的开发并不简单,光贝阿铁路就耗费了整整20年时间。
如果有热量渗入地下,西伯利亚的冻土就会立刻融化,进而开始出现地面开始塌陷。在秋明油田的钻井刚建立,地基就下沉了1.5米。
而当地的极端严寒更是让工业都难以开展。当地的到了冬季最低气温跌破零下50℃,在当地的石油管道都会被冻裂,要想启动一次设备都要提前3天预热。工人在室外工作10分钟就会冻伤,为此不得不轮班作业。
后来为了给工人保暖,苏联在矿区建了生活区,工人的宿舍到工厂全靠地下通道连接,光工人的取暖费用占了当地财政支出的三成,最难的还是资源运输,要想把西伯利亚的资源运到苏联或者欧洲,就需穿越数千公里。
为了能够将石油运输到苏联和欧洲,苏联直接将运输管道建在冻土层内,但后来因冻土融化导致管道泄漏,在1985年就发生不下100次的原油泄漏事故,污染和维修的费用就远远大于售卖的价值。
苏联开发西伯利亚每年都在亏损,其中大量资金被投入到治理冻土,如此一来工厂几乎年年负盈利。而最后当地就开始出现人口流失。哪怕苏联利用高薪吸引人口迁往西伯利亚,但如此极端气候还是劝退了不少人,久而久之西伯利亚就开始荒废,苏联的万亿投入打了水漂。
而且目前俄罗斯被冲突所限制,根本没有多余的能力去开发西伯利亚。
如此一来苏联开始希望量这块地区的部分去售卖给中国,让我国在西伯利亚地区进行开发,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来缓解自身的压力同时还可以给当地带来新的生机。
按照我国目前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可以为西伯利亚展开开发工作,如此一来可以给我国带来不少的能源和收入,同时在拥有能源后还可以我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可以说是实现了中双赢的局面,不过这块地区也并不是就这么好接手的。
中国若“接手”需要应对的难题
俄乌战争打了三年,俄罗斯在这之中面临各方面的打压。
西方各国出台了各项政策去打击俄经济,特别是目前的技术封锁让资源开采设备更新难上加难,由于融资受限导致俄罗斯根本没有钱去启动新的新项目,为此只能将项目低价卖给少数国家。
假设我国真的从俄罗斯那里接手了西伯利亚的部分地区,首先就必须要面临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难题。
西伯利亚地区可谓是最极端的天气,最低气温可达零下七十度。
要想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建设基础设施的难度超乎想象。
另外在修建公路时,过低的气温会导致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延长,而且寒冷还会导致路面开裂,在建设铁路时后期维护成本的也不低。
要想在这里建设我国最拿手的铁路,还需要针对特殊的气候修建耐寒铁轨和车辆。
另外能源输送管道也需要进行特殊的保温处理,防止在运输的途中出现管道冻裂的泄漏事故。此外,当地交通本就不便利,在开发之初运输建筑材料和设备就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这些都是不小的麻烦。
并且俄罗斯所表示售卖部分西伯利亚地区,而其它的地区居住着俄罗斯多个少数民族,他们在语言和风俗存在差异,当大量中国人进入西伯利亚参与开发时,要如何与当地民族进行相处也是一个问题。
事实上,中俄之间早已找到更高效地合作模式。
中俄两国在西伯利亚地区展开了“资源换合作”,由我国企业参与油气管道建设,帮俄把天然气运到中国,而在这之中俄罗斯提供木材、矿产。如此一来既让俄罗斯资源变现,又给我国带来了能源,这也确实实现了双赢。
俄罗斯专家的建议透着俄罗斯目前状况俄无奈,不过西伯利亚的未来不应该在售卖中考虑,而在中俄携手合作中。
毕竟,哪怕拥有资源再丰富,没人开发终究只是没有人要的商品,守着金山就需要找对合作对象才能让资源变为财富。
中国不需要西伯利亚
事实上我国并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获取西伯利亚部分地区,中国一向是以和平为主要外交理念,不会以任何方式去取得其它国家的领土。
况且中俄之间有还有分界线这种划分,双方在这些年的友好协商下已经妥善解决了历史边界问题。
俄乌战争已经让俄罗斯的能源收入大缩水,另外战争的军费开支也急需资金。
但即便如此,俄罗斯也绝不会将西伯利亚就给低价卖了,其的资源价值难以估量,一旦俄罗斯将领土交易,其国内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这种代价远比缺钱要严重的多。
并且还有不少西方国家年年炒作我国的威胁,甚至还直接把战败后的俄罗斯归属于我国,这种言论也是间接抹黑了我国同时还打击了中俄之间的关系,如此一来让西伯利亚开始戴上“中国化”的标签。
如今本就十分缺钱,哪怕是卖也不会低价卖给我国。就连管道途经区域的资源数据,也被俄视为严格管控。
能源安全是俄罗斯底线,特别是能源的核心控制权上俄罗斯没有任何懈怠,更别提直接卖给我国了。
退一步说,中国也绝不会趁人之危。我国作为大国从不干涉其它国家内政,如果趁俄罗斯打仗期间压价买地?这种事从不在我国的考虑范围内。
况且中俄关系能够一直保持至今,靠的就是相互尊重,并不是通过相互算计而来。
特别是在最近几年,中俄两国在能源合作方面早已经实现了优势互补,我国从俄罗斯进口油气一直是铁律,而俄罗斯则是可以拿到我国的中国投资和市场,这种不涉及主权的合作才是国际上应该效仿俄模式。
如今在应对美国的威胁时,中俄双方也是开展联合军演,如此一来增强了两国的协同作战能力。
另外在中俄在国际中也是密切配合,在巴基斯坦面临战火时,我国和俄罗斯曾多次向该国投放了物资援助。
目前中俄两国在国际社会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双方也是限制美国的最大势力。为此中俄在西伯利亚地区的合作也应该是基于平等共赢,只有谋取利润才是合作的本质,而不是还没打完就开始讨论主权变更的问题。
西伯利亚的开发困境本质是俄罗斯现在陷入战争的难题,而中俄关系本质上是共同抗外部压力,而非设计领土交易。
俄罗斯“卖地建议”终究只是专家的脑洞,本质上是脱离了俄罗斯的现实。
未来中俄只可能展开合作,并不会进行领土买卖。
我国一直坚定地与俄罗斯保持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在多个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中俄之间的友谊也并不是靠这些流言蜚语就可以动摇的。将来中俄能源合作还将不断升级,俄罗斯是我国能源的主要来源国,是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必要的能源支柱。
而我国也将为俄罗斯带来更先进的技术设备,促进了俄罗斯的经济发展。
俄专家建议在战败后将西伯利亚部分地区与中国运作”的说法,本就是破坏中俄的友谊,我国在领土问题上有着决对坚定的立场,我国尊重各国主权,是致力于各国之间和平发展的最大推手,我国的威胁根本就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