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陷入“C形”包围圈,一旦中美开战,周围全是敌人没有朋友
大家都知道,中美关系这几年越来越紧张,从贸易摩擦到军事对峙,感觉随时都可能擦枪走火。网上有个说法,叫“C形”包围圈,说中国已经被美国拉拢的一堆周边国家围住了,一旦中美真打起来,周遭基本没朋友,全是潜在敌人。
C形包围圈这个概念,最早是前空军大校戴旭提出来的,他在一本书里详细讲过,美国花了几十年时间,在中国东边、南边和西南边搞了个弧形的军事封锁线,从日本群岛起步,一路延伸到东南亚,再到印度那边,形成一个大大的C字,把中国困在里面。开口朝北,那边是中国和俄罗斯、巴基斯坦这些关系不错的伙伴,但其他方向就全是麻烦了。
先说东北方向,日本和韩国是美国在亚洲的铁杆盟友。日本自卫队装备先进,美军基地遍布冲绳和本土,韩国也有美军驻扎,几万人马在那儿。韩国表面上和中国经济联系紧密,贸易额很大,但政治上还是听美国的。去年韩国政府同意美军部署更多先进武器,包括战略轰炸机和核潜艇,这事儿一出,朝鲜半岛局势就更复杂了。中国和韩国没啥历史恩怨,但如果中美冲突升级,韩国大概率会站在美国一边,因为有安保条约在,美军撤不撤都得看华盛顿的脸色。日本就更不用说了,二战遗留问题加上钓鱼岛争端,关系一直冷冰冰的。美国用这些国家当第一岛链的支点,封锁中国出太平洋的通道。
再看台湾省,这地方是C形包围的核心。美国从朝鲜战争开始就插手,派第七舰队进台湾海峡,挡住解放军。几十年下来,美国卖了一大堆武器,价值上百亿美元,F-16战机、导弹系统啥的都有。台湾当局亲美,蔡英文那时候去美国见议长,搞得台海风声鹤唳。佩洛西访台那次,更是火上浇油。美国公开说要“保卫”台湾,训练台湾军队,还派军舰过海峡挑衅。中国大陆强调一个中国原则,但美国就是不认账,搞模糊策略。一旦中美因为台湾问题打起来,台湾肯定成战场前线,美国会用它牵制中国海军。
南海这边更乱,菲律宾、越南这些东盟国家,本来和中国经济合作多,但在美国怂恿下,领海争端闹得不可开交。菲律宾小马科斯上台后,亲美路线明显,仁爱礁、黄岩岛对峙不断。2016年南海仲裁案,美国在背后推波助澜,虽然中国不承认,但菲律宾借此加强军演,美军舰艇进南海巡航。越南也一样,在南海搞油气开发,军舰和渔船摩擦频发。东盟国家体量小,夹在中美国之间,很多人骑墙,但一旦战争,美国拉他们当炮灰,他们可能没办法说不。澳大利亚更远点,但AUKUS联盟让它有核潜艇计划,成了第二岛链的一部分,对中国南海出入口构成威胁。
西南方向,印度是另一个大玩家。中印边境争端由来已久,阿鲁纳恰尔邦那块藏南地区,印度实际控制,中国不认。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双方士兵伤亡,之后印度加强边境基础设施,修路建机场,部署更多部队。美国拉印度进Quad联盟,四国联合军演,针对中国意图明显。印度和美国签军事协议,共享情报,买美制武器。印度还主导东盟一些军演,显示出想在印太地区分一杯羹。如果中美开战,印度可能借机在中印边境发难,分散中国注意力。
这么一看,C形包围圈确实成型了,美国花了几十年布局,从冷战时期的岛链战略,到奥巴马的重返亚太,再到特朗普和拜登的印太战略,一脉相承。目的是遏制中国崛起,控制西太平洋。周边这些国家,有的历史恩怨,有的经济依赖美国,有的怕中国强大,大多成了美国棋子。中国周边朋友少,尤其是C形弧线上,几乎没有可靠盟友。俄罗斯是战略伙伴,中俄关系历史最好,但俄罗斯忙乌克兰战事,能帮多少不好说。朝鲜有中朝友好条约,但它内部问题多。巴基斯坦全天候伙伴,哈萨克斯坦永久伙伴,这些在中亚,帮不上东边南海的事。蒙古、缅甸关系一般,不稳。
中国不是没意识到这点,早就在应对。加强国防建设是关键,海军扩充,航母战斗群成型,歼-20战机上千架,东风导弹覆盖岛链。高超音速武器让美国航母不敢靠近。外交上,一带一路拉近和周边国家关系,上海合作组织巩固中亚伙伴。东盟峰会,中国强调合作共赢,避免对抗。但现实是,美国影响力大,很多国家两面下注。中国得靠自己,经济上稳住外资,军事上提升远程打击能力。兰德报告说过,中美开战代价巨大,谁都不想,但危机可能从台海或南海爆发。中国准备长期高强度战争,同时外交上争取时间。
说到底,这包围圈不是铁板一块,日本韩国有反美声音,菲律宾内部也分歧。印度和中国贸易额大,不想彻底翻脸。中国经济增长快,超过美国指日可待,影响力会扩散。关键是自强不息,别寄希望别人。强大自己,粉碎包围圈,才是出路。周边国家看中国实力说话,如果中国军力经济双强,他们自然会犹豫当美国马前卒。战争没人赢,但中国得做好准备,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中美关系复杂,从建交到贸易战,合作对抗交织。中国不想打仗,希望和平崛起,但美国视中国为对手,搞零和游戏。香格里拉对话上,美国防长总讲中国威胁,中国回应强调稳定。特朗普加关税,中国反击,警告任何类型战争都准备好。军费增加,核武库扩张,海军全球最多舰艇。这些都是回应包围圈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