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咸安公主的婚姻悲剧:为何会历嫁祖孙三代
然而,不幸却接踵而至。一年后,即贞元五年(789)十二月,长寿天亲可汗病逝,其子忠贞可汗继立。按照回纥奇异的"收继婚"制度,即"父兄伯叔死,子弟及侄等妻其后母"(《通典》)的北方少数民族风俗,咸安公主又和忠贞可汗结为夫妻。三个月后,即贞元六年(790)三月,忠贞可汗被毒死,其子奉诚可汗继立。按照风俗,奉诚可汗又娶咸安公主为妻。
五年后,即贞元十一年(795),奉诚可汗去世,无子,宰相骨咄禄被大唐册立为怀信可汗,咸安公主再一次换了丈夫。对此,《新唐书·回纥传》称"主历四可汗",《唐会要卷九十八》称四人"皆从胡法继尚公主"。
从贞元四年到贞元十一年,在不到八年的时间内,咸安公主先后嫁给了长寿天亲、忠贞(长寿天亲之子)、奉诚(忠贞之子)、怀信,并创下了汉族公主历嫁两姓、三辈、四任可汗的"收继婚"历史记录。其中的酸楚和尴尬,不是一笔就能带过的。
为了解父之忧,为了边境安宁,为了臣民安居,咸安公主不惜牺牲自己的青春和爱情,毅然冲破汉族女子从一而终、寡妇守节的婚姻束缚,这种深明大义、委曲求全的精神,发生在一个受儒家思想和伦理观念熏陶多年的公主身上,着实让人敬佩。事实上,咸安公主也确实不辱使命。此次和亲,不仅使唐朝争取到了回鹘这个彪悍善战的"亲密战友",同时也扭转了一百多年来唐朝与吐蕃交战失利的被动局面。
贞元七年(791),吐蕃再次犯唐时,回鹘奉诚可汗"遣使献败吐蕃、葛禄于北庭所捷及其俘畜"(《旧唐书·回纥传》),夺回北庭都护府,吐蕃遭到了空前大败。此后,回鹘又多次挫败吐蕃,吐蕃逐步衰落,再也无力对唐朝发动大的进攻。从战略实效上来看,咸安公主无疑是唐朝功劳最大的和亲公主。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