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退缅甸的国军残兵:朝战妄图反攻云南
在获得美国青睐的同时,台湾当局对曾经被忽视的这支残部也重新加以审视,认为他们不失为一枚与美国讨价还价以争取美援的筹码,一旦他们在云南得手,还可以使那里成为反攻大陆的基地,因而决定加强对他们的援助。1951年2月,台湾"国防部"在美国中情局的协助下,也从高雄经海路将一批武器装备运抵曼谷,再经由泰缅边境送交国军残部。
在获得美国和台湾当局的支持后,李弥亲自从泰国来到缅甸境内的猛撒残军总部,在第26军的建制下,将部队改组成新的第93师和第193师,并加以扩展。据称其势力一度扩张到3万多人,控制了北到密支那,南抵泰国清迈府,东达老挝山区的一片区域,在湄公河西岸峡谷还修建了一座简易的江腊机场,有记载说蒋经国还曾秘密从台北飞抵该机场视察这支部队。
1951年4月,李弥所部从缅北分南北两路向云南推进,5月发起反攻大陆的军事行动,此后两个月间一度占领云南边境的镇康、双江、耿马、孟定、沧源、澜沧、宁江、南峤等8个县治。在此期间,美国也先后5次向沧源境内空投了武器装备。
对于国军残部在云南的反攻活动,中国政府和国内外舆论都曾给予高度警惕和强烈谴责。自1951年5月下旬起,《人民日报》不断对国军残部进犯耿马、双江、沧源、孟马、孟连、孟董等地的情况加以报道,并将谴责的矛头直接指向他们背后的美国和蒋介石政权。直到1951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还发表了《美国竟由台湾运送国民党匪军到泰国和缅甸北部,阴谋向我国边境乘机进行大规模扰乱活动》的文章,对"美帝国主义"和"泰国反动政府"相勾结,增援缅北的"国民党残匪","阴谋向我国边境乘机进行大规模的扰乱活动"加以揭露和谴责。1952年1月3日,苏联代表维辛斯基(AndreyVyshinsky)在联合国政治委员会也作了题为《关于美国的所谓"集体措施"计划--准备战争的计划》的发言,揭露美国政府的侵略行为,支持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
现有资料尚不能完全解读那段时间国军残部对云南的军事骚扰,对中国政府和中国军队到底起了多大的牵制作用,但这支国军残部毕竟是孤军深入,实力有限,又缺少补给,在解放军发动反击后,很快便全线溃退。1951年7月22日,这支国军残部不得不再度退回缅甸境内。对于国军残部在云南的失败,李弥归咎于美国的援助不力,当1953年被召回台北时,他向台湾当局递交了一份既不乏牢骚又无可奈何的报告,其中谈到:
1951年3月美方为刺激匪方促成南北韩和谈,给以本部队不适用之机关枪200挺(装甲车上用的),六零炮12门,卡宾枪150支,15W无线电4部,82、60、79、30、45卡宾枪各种口径弹药各一部(数目待查),要本部队作螳臂挡车式之进攻云南,并派干部两员随行监视(美国人)。本部队官兵以反攻有责,当即不问一切攻复沧源。在该地美方又空投三零步枪875支(每支附弹40发),卡宾枪2000支(每支附弹50发)。7月本部以众寡悬殊伤亡甚大,迫不得已即转移至滇缅边境,整补训练,待机再举。此后该方即烦言啧啧,并即停止补给装备。同年9月,该方月给经费美金75000元(按泰币市价折付,收支实情均已呈报)接济本部队,迭嘱潜伏待机,本部队明知其为玩弄而豢养,但只好听其安排。1952年4月美方迫于中苏匪帮与缅甸之威胁,立即停止上项经费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