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平远舰:黄海海战令日军旗舰丧失大部分战力
福建船政创办20年后,不断取得技术进步,于1889年造出我国第一艘钢壳钢甲军舰,先是命名"龙威"号,1890年5月入编北洋海军,更名"平远"号。"平远"号排水量2100吨,主机功率2400马力,设计时速14海里。在建造中为了强化防御能力,增加了装甲量,配置火炮也超重,影响了航速,试航时测得时速为12.5海里,服役数年后又降至11海里。因航速率较慢,"平远"号在北洋舰队中受到冷遇,作战序列被定位为近海守口防御炮舰。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9月16日,北洋舰队护送增援平壤作战的陆军,前往鸭绿江大东沟口登陆。而后"定远"号、"镇远"号等10艘主力舰在口外12海里处抛锚,留下"平远"、"广丙"(福建船政制造的钢壳钢胁快船)在大东沟口担负警戒任务。9月17日中午,北洋主力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遭遇,战斗打响。北洋旗舰"定远"号向留守的各舰艇发出归队参战信号,"平远"号管带李和(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即刻驾舰驰赴战场。
中日黄海大海战,是世界上由钢铁军舰组成舰队后的第一次海面较量。这场历时5个多小时空前惨烈的海战,中方沉舰4艘,日方多舰遭重创。关于黄海大海战的各舰战况记述甚多,但也众说纷纭,大都围绕主力舰而演绎。涉及"平远"号参战史实的记述则相当有限,《清末海军史料》一书中,仅有"甲午之役与日人交战,屡受巨弹,毫无损伤,较之外购之'超勇'、'扬威'、'济远'似有过之,即较之'镇'、'定'、'致'、'靖'、'经'、'来'六远,亦无不及也"等简单评语。近年来,随着史料深度发掘,特别是日本对甲午参战各舰详细资料的不断披露,"平远"号战况逐渐明朗。山东省威海市海军史研究专家陈悦是个有心人,他大量收集福建船政所造舰船资料,从日方记载中梳理出"平远"号作战的很多细节,令人感慨。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