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世界史

巴拿马运河与美国崛起

时间: 2016-04-15 18:08:16

通过巴拿马运河,以美国东岸为起点,到美国西岸的航程减少了6146英里,到南美洲西岸的航程减少5515英里,到亚洲的航程减少了1.1471万英里。这意味着,美国大西洋沿岸经济中心与环太平洋地区的贸易和市场开拓成为可能,也意味着,美国海军控制了海上战略通道,可以保证海外基地舰队的调动,阻碍对手的兵力集结,在战争中赢得巨大的时间和空间优势。

在远东,巴拿马运河将日本的命运与美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中立政策"掩护下的蓬勃的贸易一直持续到1941年,日本成为美国在远东制造均势的棋子,以遏制俄国,而后是苏联对中国的影响。1941年12月7日,日军袭击夏威夷珍珠港,意味着日本越界向美国谋求的太平洋主导权发起挑战。"二战"的情势随即逆转。巴拿马运河这条日本贸易与军事物资的生命线成为对日战争的最有力武器。"二战"期间,美国有超过1万艘军用船只通过巴拿马运河穿梭于两洋……

"二战"的胜利重组了世界海权格局。在大西洋,英国和德国这两个大国都没落了,在太平洋,日本几乎完全被摧毁。美国实现了对两洋的全面控制。

战后,1950到1975年,巴拿马运河航运量平均每年增加6.5%,成为真正的国际水运航道。通过运河,煤和铁矿石运往日本;小麦和面粉运往欧洲;奔赴美国的进口是来自秘鲁和智利的铁矿石、委内瑞拉的石油,亚洲的糖和拉美的香蕉。贸易背后是美元"出海"--以"布雷顿森林协定"、"马歇尔计划"、日本复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构建的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自由贸易格局。超级大国由此诞生。

审视巴拿马运河的变迁,我们得以明晰权力如何在世界范围内完成转移。在全球贸易的80%仍靠海运完成的今天,沃尔特 雷利爵士的话依然具有其意义。巴拿马运河开通100周年后,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全球经济的重心正在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这都意味着对旧的海权格局提出挑战。国际海权的争夺正呈现日渐激烈的态势。从运河、海峡、海域到大洋,各国如何使用这些海上战略通道,如何对其施加影响,依然是我们理解当下国际关系、悉知未来世界格局的途径。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