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风云人物

抗战时延安男女18比1 邓小平贺龙都是“剩男”

时间: 2016-04-15 17:48:22

【核心提示】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美得很,可当地的姑娘资源还是太少,组织想了很多办法还是不够调剂。于是,很多老同志都成了那时代的"剩男"。抗战开始作战部队大多开拔,新来的知识青年大多还是男性,延安的男女之比据说是18∶1!

本文来源:《快乐老人报》2011年4月14日第16版,作者:郝在今,原题:《邓小平贺龙都曾是延安"剩男"》

延安本地人口不过千把。中共中央和三大主力红军的到来,迅速改变人口构成: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许多男性老干部、老红军找不到妻子,大家都把眼睛瞄准当地女青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美得很,可当地的姑娘资源还是太少,组织想了很多办法还是不够调剂。于是,很多老同志都成了那时代的"剩男"。

抗战开始作战部队大多开拔,新来的知识青年大多还是男性,延安的男女之比据说是18∶1!不过新来的知识青年中有不少女性,这些女性无不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又大多来自大小城镇,仪容时尚,气质文雅,立即成了男性的"觊觎"目标。

贺龙骑马追薛明

但这些女青年未必看得上老干部。延安流行一个段子:有个女青年与老干部谈恋爱,晚上散步,女青年说:今晚的月亮真好看。老干部说:好看什么?铜洗脸盆子!如此比喻实在缺乏情趣。据说,薛明、李宁等中央党校的女学员曾经约定:不嫁老干部!

高层的老干部们也遭遇择偶难。贺老总就曾骑马到中央党校去找薛明。关键时刻,党校副校长彭真找薛明训话:你有文化,你能代替贺老总当司令?小资产阶级毛病,还要贺老总来追你?还是组织威力大,立即促成贺龙与薛明的婚姻。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