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首次上讲台讲课:呆了十几分钟才开口
1920年代末,新月诗人徐志摩推荐沈从文去上海中国公学教书,当时胡适正担任中国公学的校长,他大胆地接纳了这位只有小学学历的腼腆后生。后来沈从文谈起此事时说:"适之先生的最大的尝试并不是他的新诗《尝试集》,他把我这位没有上过学的无名小卒聘请到大学里来教书,这才是他最大胆的尝试。"
沈从文是湘西凤凰人,十几岁就随当地的土着队伍浪迹湘、鄂、川、黔一带。当时湘西十县正由一位名叫陈渠珍的军人统领,陈氏虽是武人却好读书,常以曾国藩自诩,每天治学与治事的时间大致相等。沈从文负责给他管理书籍、古董和书画,这份工作让从文有了一个充裕的读书和学习时间。后来他在文章中回忆说:"由于应用,我同时就学会了许多知识。又由于习染,我成天翻来翻去,把那些旧书大部分也慢慢看懂了。"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让沈从文感到一阵从未有过的躁动,最后他揣着陈渠珍送的27元盘缠和一份少年人的勇气来到了陌生的北京---从此,湘西酉水边少了一名年轻的士兵,而中国文坛则多了一位有灵性的作家。
沈从文虽然已在文坛崭露头角,但之前却从未教过书,对于中国公学的教职,他心里充满了期望和不安。上课前沈从文作了仔细的准备,并专门雇了一辆车子拉他到校,预备的资料也很充分,讲一堂课绰绰有余。所有这一切都给沈从文增添了很大的勇气和底气,当时他已小有名气,同学们也都想一睹这位作家的风采,故来听课的学生极多。
走上讲台,沈从文抬头一望,只见黑压压一片人头,心里蓦然一惊,大脑一片空白,原先想好的话题一下抛到了爪哇国。一分钟过去了,他一言未发,五分钟过去了,他依然不知从何说起,众目睽睽之下,他竟然呆了十几分钟。最后好容易开口了,他一面急促地讲述,一面在黑板上抄写提纲,原来预备一小时的内容,十多分钟便匆匆而毕。沈从文再次陷入窘迫,他无助地望了望同学们,拿起粉笔在黑板写了这样一行字:"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