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风云人物

1955年授衔徐向前为何让衔:最大“山头” 要避嫌

时间: 2016-04-15 17:46:38

1955年授衔徐向前为何让衔:最大“山头” 要避嫌

徐向前

本文摘自《领导科学》2006年04期,作者:欧阳青,原题: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全景式扫描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主动提出不要军衔,对全军指战员特别是到地方工作的原解放军高级指挥员是一个很大的教育,解决了评衔工作中的许多矛盾。在毛泽东的带动下,到地方工作的原解放军高级领导人除赛福鼎·艾则孜、乌兰夫、谢富治、韦国清、叶飞、阎红彦等少数几位因特殊情况授予军衔外,其他转业到地方工作的领导,如程子华、习仲勋、杨尚昆、滕代远、舒同、江华等,还有驻外大使,如耿飚、姬鹏飞、黄镇、韩念龙、王幼平等都没有授予军衔。

被授予元帅和大将军衔的军队领导人,高风亮节,以身作则,纷纷提出降衔。

第一个提出让衔的是徐向前。他的理由主要是既然革命已经成功,当不当元帅无所谓。他给毛泽东专门写过信,但是,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不评这个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军内"山头"最大的同志为元帅,而徐向前的让衔有小部分原因也是避嫌。

第二个是主持评定工作的罗荣桓。他不同意自己出任元帅,因为自觉无尺寸军功。然而,毛泽东坚持罗荣桓上选,他说:"罗荣桓同志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典范,他是秋收起义以后上了井冈山的老同志,几十年从不为个人名利争短长,他协助林彪同志在解放战争中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这也是有目共睹的。"

大将里面让衔的首推许光达。

许光达在接见苏军代表团以后,周恩来通知他将被评为大将,他感到很不安。周恩来让贺龙做他的工作。贺龙说:"这次授衔,10个元帅、10个大将,是毛主席、中央军委几位副主席反复研讨、权衡,又照顾各方面而决定的。"许光达却反问贺龙:"如果柳直荀、周逸群要还在,应该授什么军衔?"贺龙说:"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不忘却共患难的亡友。周、柳有可能像总理、邓小平一样,改行搞党务或行政。"许光达又问:"贺锦斋、段德昌要是不死呢?"贺龙同答:"可能是大将。""若是叶挺还在呢?""元帅,理所当然的元帅。"许光达又说:"毛主席、中央军委对我的信任,我衷心感谢。但与其他儿位大将比,无论德、才、资,均不如他们。我请求贺总把我的意见反映到中央军委,改授我上将衔。"后来,许光达又给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写信,要求降低标准,只评上将。毛泽东在中央军委扩大会上作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讲话时,对许光达让衔一事进行了真挚的赞扬:"同志们,今大我要向你们介绍一位甘心把自己的级别降低的人,他就是许光达同志!这是一面镜子!一面共产党员毫不为己、不谋私利的镜子!他将始终成为我党、我军上下的一面很好的镜子!五百年前,明朝有一个大将叫做徐达,他是平定中原,威震天下,如今五百年后,我们人民军队中也有一位大将,他就是许光达,他是以他的高风亮节而名震大下的!"1965年,取消军衔制,改为国家行政级别。根据规定,许光达应定为行政四级。这时,他坚决要求把自己的行政级别降为行政五级。

12下一页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