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后张学良弃锦州:为“玉碎” 不为“瓦碎”
核心提示:东北军将领王化一亦在日记中记道:汉公表示"不为瓦碎"的主张。他说:如果是"玉碎"还可以碎,要是"瓦碎"则不必。所谓"玉碎"、"瓦碎",系指全国抗战与东北军单独抗战而言。
在"不抵抗主义"的严令下,沈阳、营口、安东、辽阳等地一日之间尽失。21日,日军又毫不费力地占领吉林市;22日,日本朝鲜派遣军又占郑家屯、新民至9月底,辽宁、吉林的大部均陷于敌手。10月8日,日机又轰炸辽宁临时省府驻地锦州,"中国军队绝未还击"。
张学良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对策,在18日当晚就基本确定。是日晚,他接到臧式毅、荣臻等人电话报告,即召集东北军在平高级将领戢翼翘、于学忠、万福麟等人紧急会议。张学良在会上表示:"这次日本军队寻衅,又在柳河沟制造炸坏路轨事件,诬称我方军队所为。我们避免冲突,不予抵抗,如此正可证明我军对他们的进攻,都未予以还击,更无由我方炸坏柳河沟路轨之理,以免兵连祸结,波及全国。"次日凌晨6点钟左右,张又急召顾维钧、汤尔和、章士钊等人继续会商,会上决定采用顾维钧提出的主张--"立刻电告南京,要求国民政府向国际联盟行政院提出抗议,请求行政院召开紧急会议处理这一局势。"可见,张学良在当时的应急措施是一方面命令东北军不要抵抗、避免冲突,一方面电请南京出面要求国联公裁。
9月21日,蒋介石一回到南京,即在中山陵园官邸召集会议。会上确定设立特种外交委员会为对日外交的决策机关,对日避免扩大战争,向国际联盟申诉,求得公平的决断。22日,蒋在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党员大会上,重申其"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之立场。23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由于东北当局在事变肇起时采取了"不抵抗主义",所以蒋介石及南京国民政府当时也就准备利用这一既成事实,循外交途径获合理之解决。由是,东北方面提出的"不抵抗主义"遂得到国民政府之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