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徐树铮婉拒孙中山聘请:留在北方 作用更大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廷已经感到了末日将临。但清政府中铁良、良弼等少壮派还主张再硬拼一下,作最后的决斗。如此,则革命军虽仍能获得最后胜利,但不知还要死多少人。此时,以段祺瑞为首的四十二名清军前方将领突然发出通电,吁请清帝退位,实行共和政体,这顿时使清廷失去了继续挣扎的勇气。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发表退位诏。而那一篇通电,便是由徐树铮撰写。
由于这一事件,再加上1915年反对袁世凯称帝,1917年粉碎张勋复辟,段祺瑞当时被推崇为"三造共和"的英雄。殊不知在这其中,件件事都少不了徐树铮的谋划和参与。
而徐树铮极力鼓动段祺瑞反对袁世凯称帝,也有私心的一面。他知道如果实行共和政体,段祺瑞就不难登上权力的顶峰。而如果袁世凯当上了皇帝,以后的天下可就是袁克定(袁世凯长子)的了。
二
解放以后,在国内的出版物中,徐树铮都是作为反面人物出现的。《民国人物传》中说他:"依靠日本扶植,在当时的政局中纵横捭阖。收买政客,操纵选举,包办新国会,把持北京政府,宣扬反动政见。"
其实徐树铮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祸何止是这些,他极力推行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派兵攻打南方的护法军。直皖战争完全是因他而起,第一次直奉战争与他在背后煽风点火也有很大关系。这一系列战争使得国家疮痍满目,人民流离失所,徐树铮难辞其咎。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