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最喜爱的战争大片 称每年都要看一遍
求真求精写剧本 全国"海选"演员
早在195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就曾酝酿将三大战役搬上银幕,但由于条件限制,最终没能如愿。1986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hu耀邦指示将三大战役拍成故事片。中央军委经过研究,决定将这一任务交给八一电影制片厂,《大决战》的拍摄开始启动。
本着"剧本不好不拍"的原则,八一电影制片厂于1986年2月成立了三大战役剧本创作组,由王军、史超、李平分别负责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三部分 影片剧本的创作。为了写好剧本,《大决战》创作组查阅了包括当事人回忆录在内的大量资料,采访了战役参加者和有关人士300余人,还实地考察了三大战役旧 战场。
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和总政治部主任杨白冰对《大决战》剧本的创作很重视,多次召见主创人员进行研究讨论。杨尚昆对大家说:"《大决战》拿出来就一定能站住脚,剧本不好不拍,要改就改剧本,不能在将来拍成的影片上改。"
作为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主要指挥员之一,林彪这个人物在戏中的分量可想而知。当时有人担心片中反映林彪会有麻烦,主张不写林彪。还有人主张,如果要写就 把他写成反面人物。杨尚昆得知这一情况后,作了重要表态:"剧中要有林彪,如果不写林彪,那当年东北战场的仗是谁打的?而且写林彪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因 为他后来不好,就把这个人写成从头至尾都坏。"这一表态对于剧本真实地反映林彪,反映三大战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作为当年的战友,杨尚昆对林彪的感情可谓一言难尽。据扮演林彪的马绍信回忆:《大决战》完成后,杨尚昆在接见剧组主要演员时,急切地问"林彪呢? 林彪呢?"当有人指着马绍信说:"在那儿呢!"杨尚昆便急速上前,紧紧握住了马绍信的手,抖了又抖,眼里充满了复杂的感情。
经过一番艰苦而又认真的写作,1987年年底,电影文学剧本《大决战》终于完成了写作,进入筹拍阶段。八一厂研究决定由李俊出任总导演,杨庆卫为总制片主任,由杨光远、蔡继渭、韦廉分别负责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具体导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