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军病逝克里姆林宫 周恩来彭德怀大批将帅抬棺
彭德怀一生横刀立马,名垂千古;杨立三一生尽瘁后勤,不显山水!在中国革命史上,这两个湖南人都为革命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并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战友之歌。
毛泽东向彭德怀介绍杨立三:"他是从省城(长沙)上山的,是我们的'粮草官'!"
杨立三,字咏南,1900年11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郊一个佃农家庭。少年时期,通过长期的半耕半读,他从自修中获得了相当程度的文化知识,曾任过小 学教员。为了寻找光明,杨立三19岁时就投身湘军,曾在湖南军阀张辉瓒部当文书、司务长,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讨伐军阀陈炯明的战争。司务长一职,是杨立三 从事军队后勤工作的起点。1925年底,因看不惯旧军队中的黑暗,他愤然离开湘军回家务农,并重新思考自己和劳苦大众的出路。
1926年夏,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声势席卷全国。杨立三从中看到了穷人的希望,便在家乡积极组织农民协会,担任过国民党长沙县第五区监察委员、长沙县 第十四区农民协会委员长。在当地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期间,他有幸聆听了毛泽东宣讲革命真理,逐步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 党,才能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1927年1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7月初,他奉命带领一批农运积极分子到武昌投军,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 总指挥部警卫团担任排长。
1927年7月15日,武汉汪精卫政府叛变,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彻底失败,共产党人决定发动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9月9日,杨立三随警卫团 参加了毛泽东亲自领导的秋收起义,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师")副官兼经理处处长,负责起义军后勤事宜。起义发动前 夕,根据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的指示,他和师部参谋何长工在江西设计并制作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和臂章,是为人民军队第一面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