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没出国留学的真相 受一人影响信仰马克思
从1918年秋到次年春的北京之行,青年毛泽东思想开始"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尤其是经过驱张运动及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了解,他开始考虑如何改造中国的问题,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对中国社会了解还很不够,思想还是种种主义、学说的"大杂烩",因而需要在国内作进一步研究。正如他自己所说得那样:那时候"我对政治的兴趣继续增长,我的思想越来越激进。……可是就在这时候,我的思想还是很混乱的,用我们的话来说,我正在寻找出路"。
"寻找出路",改造中国,促使毛泽东留在了国内,以研究中国的国情。1920年3月毛泽东在写给周世钊的长信最能表达这种想法。信中写道:"我想暂时不出国去,暂时在国内研究各种学问纲要。我觉得暂时在国内研究,有下列几种好处:1.看译本较原本快迅得多,可于短的时间求到较多的知识。2.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要占个半壁的地位。然东方文明可以说就是中国文明。吾人似应先研究过吾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再到西洋留学才有可资比较的东西。3.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微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这层功夫,如果留在出洋回来的时候做,因人事及生活的关系,恐怕有些困难。不如在现在做了……"
历史事实证明,毛泽东放弃出国,留在国内深入研究中国这个地盘的情形,使他对中国"国情"的理解和把握超过了与他同时代的中共其他任何一位领导人。因此,只有他能够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方面作出最大的贡献。我们也许可以这样说,因为毛泽东选择了中国,所以中国选择了毛泽东。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