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枪手”冯运修暗杀汉奸 后遭日伪军杀害
受璧胡同--今西四北四条,位于西城区中部,东西走向,东起西四北大街,西至赵登禹路,全长503米、宽5米。明代称熟皮胡同、臭皮胡同,属鸣玉坊;清代属正红旗地界。1911年谐音为受璧胡同。因地处西四北西侧北数第四条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西四北四条。
1940年7月7日,冯运修成功刺杀了伪《新民报》编辑局局长、汉奸吴菊痴,令北平日伪当局大为震怒。同年8月7日凌晨,日本宪兵队包围了冯运修的住所。冯运修发觉后,烧毁了组织的机密材料。日伪军警破门而入,冯运修据守于厨房内,双方发生枪战。日军架起机枪对屋内扫射,冯运修身中数弹,于8月8日不治牺牲。那一年,冯运修刚刚考入北京辅仁大学,可惜却再也没有机会去就读。
资料图:冯运修1940年考入北平辅仁大学;8月8日牺牲未能入学
矮瘦书生化身枪手
1940年7月7日这一天,是卢沟桥事变3周年的日子。日伪"北京"当局决定在中山公园召开"庆祝皇军圣战三周年"的庆祝会,大会由伪新民会的机关报《新民报》编辑局局长吴菊痴主办。
吴菊痴这人本是京城名票,为"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捉刀新编的历史剧--《春闺梦》(一说作者是金仲荪),堪称经典之作,是个十足的文化人。没承想,日军占领北平后,出任了汉奸报纸《新民报》编辑局局长,成了文化汉奸。得知这个消息,一支由青年学生组成的秘密地下抗日锄奸组织--北平抗日杀奸团,决定刺杀这个卖国求荣的汉奸,以示惩戒。
1938年暑假后,"抗团"一些成员考入大学,其中宋显勇、方圻、范旭、黎大展考入燕京大学。于是,他们建立了"抗团"燕京小组,1939年春,孙大成、李振英、周庆涑、郑统万等另外一些"抗团"成员也先后到北平上学。依托在北平的"团员",建立了北平抗日杀奸团。之后,北平"抗团"秘密在育英中学(今北京25中)、贝满女中(今北京166中学)、志成中学(今北京35中)等校发展"团员",扩大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