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观点严重分歧:蒋介石如何取信孙中山
"但是我是你的联络官,是你派的,我怎能不担心?我认为你的态度错了。如果你反对孙先生,那就拿出男子汉的气概,照实说出来!你知道你正在愚弄我们这些人吗?"
"你既然逼迫我,我愿意老实告诉你,我何以不送补给。"陈炯明忿然地说,"大总统没有资格组织北伐,我已决心不给他任何军火、经费或供应品!"
"这是为什么?"邓铿问。
"因为他听信那个姓蒋的浙江流氓的煽惑,那家伙要缩减我的权力,撤我的职。"
"这不可能,我不相信。"邓铿叫着说。
"你看这个报告!这就是他写给大总统的原来文字!"邓铿接过那张纸,看见上面写道:
依照目前广东的情势,你作为我们的领袖,只能希望陈炯明不致越权行事。对于他正在扩张中的势力,你必须予以缩减,甚至应将其撤职。如果你希望他于紧急之时,接受你的命令,尊敬本党,并为本党抗御党的敌人,你将会发现他绝非其人。你切不可信任他。我冒昧向你吐露我内心所思,恳祈信之。
"这就是此项阴谋的再一个报告!你以为我会拨出枪炮军火,使人用来对付我吗?"陈炯明问道。
邓铿无言以对。他亲眼看见陈已翻脸决裂,情势无望,就采取独立行动。为求不使孙中山失望,他跟几个朋友,包括伍朝枢,进行接洽,并且去香港和一家名为辛浦森洋行的进口商签立一项合同,订购一大批武器军火,备供孙中山之用。但是,当邓铿拍电报给广州海关,请求准许这批货进口之时,行动计划遭泄。
陈炯明将这事认作危害他生命的阴谋,为报复之计,就命令手下秘密查出邓铿返回广州的日期,并在火车站的入口处,于1922年3月21日将邓铿刺杀。
闻之这一噩耗,孙中山悲极而泣。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话正巧应验在孙中山身上。邓铿遇刺之后,湖南军阀赵恒惕又有话传来。他与孙中山之间,原有秘密的合作谅解,如今却又变卦,明白拒绝协助孙中山。原来谅解的合作仅在于允许孙中山的北伐军借道湖南省,以便北进作战。这对孙中山的计划是一沉重打击,因而他不得不匆匆策划改道。几经商讨,孙中山决定将原定的西路改为中路,即改经江西省。在这样情况下,他已完全没有继续留驻桂林的必要,于是指示僚属准备回广州。
如此一来,竟引发了一个大大的误会。陈炯明对湖南军阀一下子取消原作安排,并不知情,误以为孙中山和蒋介石归来是一项报复手段,尤其由于那两团军队也回来了,他设想那明明是要摊牌,就是要削减他的势力,撤除他的职务。他为了消解谣言,表示自己并非如外间所传,意在争权,就致函孙中山,请辞粤军总司令之职。
孙中山此番回程,由于是顺流而行,所以由桂林至梧州,只花了四天半时间,然后由梧州到广州,只需一天。
当他们抵达广州时,才知道陈炯明已离开广州,前往他的惠州本籍根据地,只是派人
送来辞职函。
孙中山固知这是陈的一种自保颜面的作法,但内心既不满于陈炯明吝拨补给、军火及款项的欺骗行径,于是接受辞呈,未加慰留,然后又指派伍廷芳继任广东省长。
蒋介石自上海致函陈炯明,与其绝交,并劝其效忠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