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一生中惟一一次赋诗是为何而作
随后,邓小平来到正在建设中的杨浦大桥工地,工人们热烈鼓掌,欢迎老人家来视察。邓小平听取汇报后,观看了大桥的模型,他再三勉励建设者要精心施工,坚持质量第一,把这座世界上同类型桥梁中最大的桥建设好。第三次是1993年12月13日下午,上海寒风细雨,风力达6级,气温骤降至零摄氏度左右。下午2时左右,邓小平来到杨浦大桥,身披雨衣的朱志豪在大桥中央等候。他对首先下车的吴邦国说:"外面雨很大,让我上车向小平同志汇报吧。"
但邓小平坚持要在杨浦大桥上走一走,实地看一看。他从车上下来,朱志豪陪老人家走了30多米后说:"您给杨浦大桥的题字已镶在大桥的两座主塔上,每个字大小也是14平方米。"此时邓小平往回走,朱志豪汇报说:"您现在站的桥面离开江面有62米,杨浦大桥比南浦大桥要高。杨浦大桥建设花了两年零五个半月,但杨浦大桥的规模要比南浦大桥大43%,工期反而缩短了,投资节约了1670万元,质量比南浦大桥还要好。杨浦大桥是当今世界上同类型的斜拉桥第一。"此时,接近90高龄的邓小平十分激动,紧握朱志豪的手,赞扬说:"感谢造桥的工程技术干部,感谢广大造桥职工,这是上海工人阶级的胜利,我向上海工人致敬。"风雨之中,邓小平兴致甚浓,他站在大桥上居高临下眺望浦东新区建设景象,嘱咐陪同的上海市有关领导:"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邓小平情系上海两座大桥――访南浦、洋浦大桥建设总指挥朱志豪》,《大江南北》,2004年7月刊)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