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风云人物

邓小平一生中唯一一次赋诗是为何而作?

时间: 2016-04-15 17:50:55

邓小平(1904-1997)一生几乎不作诗,晚年在视察上海杨浦大桥时曾吟出诗句:"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2004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共上海市委联合摄制,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承担拍摄的5集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与上海》)关于这两句诗,还流传另外一个版本,即"喜看今日路,胜读十年书"。(2004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小平您好》大型文献纪录片)究竟是"百年"还是"十年"?我们不妨对邓小平作诗的由来、内涵等作些分析,答案就不言自明了。

邓小平一生中唯一一次赋诗是为何而作?

邓小平吟诗的由来

邓小平一生题字不多,但在1991-1993年间,先后为上海南浦大桥、杨浦大桥题写了桥名。据这两座大桥建造总指挥朱志豪回忆,在邓小平的晚年生活中,曾三次亲临这两座大桥视察。第一次是1991年2月18日上午10时左右,在南浦大桥即将合龙之际,邓小平来到南浦大桥。在浮码头现场,朱志豪向邓小平汇报了南浦大桥工程概况、造价、资金来源以及开工后的建设情况。因为工程尚在建设中,邓小平没有就具体问题发表意见,但依然可从中看到他对黄浦江上造大桥的关注。

邓小平一生中唯一一次赋诗是为何而作?

第二次是1992年2月8日,农历壬申年春节声声爆竹的余音还未在空中消散,邓小平又一次来到南浦大桥。此时,大桥已全面通车82天。当天上午10时左右,邓小平乘坐的面包车停在大桥中间。在时任市委书记吴邦国的陪同下,他下车来到桥上。朱志豪向邓小平介绍说:"您现在站在南浦大桥的中间,距地面高度58米。您给大桥的题字,已镶在主桥的桥梁上,每个字14平方米。"邓小平抬头看了一下,敏捷地问:"这座大桥是不是世界最大的斜拉桥啊?"朱志豪回答说:"不是第一,是世界第三。第一在加拿大,跨度是465米;第二在印度的加尔各答,跨度是457米;我们是423米,是老三。"邓小平听了,高兴地点点头说:"南浦大桥具有国际水平,真伟大。"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