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鲁迅未谋面却心心相映 谁做的“月下红
上海的冬天尽管来得迟,却很阴冷。风在巷子里呜呜叫着横冲直撞,屋边的树木枯枝拍打着门窗,人们早早地关门闭户,只有昏黄的灯光透出来,人间才有了一点点暖意。这样的天气里,青年作家柔石带着冯雪峰敲开了景云里鲁迅的家门。
柔石是熟门熟路了,他大约有事,匆匆介绍完冯雪峰就走了。鲁迅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年轻人,淡淡地吩咐一声:"坐吧。"他自己仍靠在藤质躺椅上,把书桌边的凳子让出来。这个叫冯雪峰的人眉眼还算周正,但不知怎么地,怎么看都是土得掉渣,也许是因为他的鼻子扁平,也许是因为他有一双招风耳,也许是那身皱巴巴的西服让人视觉不爽,他看上去就是一个乡巴佬。不过他一点也不拘谨,显然是惯于走南闯北的人。这反倒合了鲁迅的眼缘,鲁迅一向讨厌油头粉面、唯唯诺诺的,他喜欢刚性的,硬邦邦的,冷色调的。吃东西都要吃硬的,鞋是黑帆布的,长衫由蓝色穿成灰色,头发短短地竖着,胡子黑黑的一抹,整个人都是冷色调的。
冯雪峰打开了话匣子:"先生可能不记得我了,我曾经是您的学生,在北大时旁听过您的课。"这句话等于是废话,当年旁听鲁迅课的学生多如牛毛,鲁迅就算是神仙也不会记得他。但冯雪峰不得不继续废话下去,因为鲁迅只是抽烟,没有说什么,不置可否地"唔"了一声,目光散淡地不知望向哪里。他说:"先生真是好口才,那时走廊里、窗子外全是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