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女兵忆抗日:千余名远征军伤员拒投降自焚
时任新22师前卫营65团连长的邱仲岳在其回忆文章中亦证实了伤兵自焚的惨剧。"原先留在莫的,或为战伤或因重病不能跟随部队长途跋涉的一千五百余中华儿女,咸以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华鬼的志节,宁为烈士死,不做降俘生的决心,慨然于5月21日凌晨一时引火自焚,含恨而终!"
名副其实的"死亡之谷"
在平原中长大的刘桂英初入原始丛林,感觉到的只是黑暗。"黑暗,仿佛走入深不可测的无底洞。"
为了轻装行军,刘桂英随身只带了四件东西:一个米袋,装了一周的粮食;一个玻璃的罐头瓶,当作炊具用;一块防雨的油布;一块睡觉的毯子。
困难很快就来了,缺粮。
刚开始,部队还有炊事班,集中做饭吃,10天后,部队断粮。战马、驮物品的牛被宰杀,有的士兵把枪套、皮带等皮具煮烂了吃。路边的野果子经常有毒,刘桂英多是在地里挖野芭蕉根吃,嚼在嘴里麻麻的,吃多了拉肚子。有时候一整天没有找到吃的,就用罐头瓶煮水喝。
"森林里能吃的东西几乎没有,吃人的东西可不少。"刘桂英最怕的是蚂蝗,树叶上、水洼地里埋伏着成千上万的蚂蝗,黑瘦、细长像火柴根的蚂蝗,吸饱血后身子圆滚像蚕宝宝。蚂蝗粘在身上很难脱身,捏住一头往外拉,另一个头还留在人的身体里继续吸血。刘桂英后来学会对付蚂蝗,用火烤,有次,她把双腿放在火边烤,滚落出数十只蚂蝗。
丛林里的蚊子个头很大,有寸余长,咬在人身上立即肿一个红包,火辣辣疼,还有毒蛇、蜈蚣、蝎子等,大的动物有狼、野象、黑熊。有一晚,刘桂英独自小解,借着昏暗的火光,看到十米开外有一只黑熊,眼睛放着绿光,喘着粗气。幸好黑熊没有发现刘桂英,她逃过一劫。
缅甸自5月下旬到10月间为雨季,降雨量尤以6、7月最甚。旱季的山涧小泉在雨季水流成河,部队在河上搭临时的浮桥,人走在摇摇晃晃的浮桥上,走不稳很容易掉到水里被洪水淹没。一次,刘桂英亲眼见到10多个士兵瞬间被山洪吞没。
6、7月间,丛林里瘴气特别厉害,各类蚊虫叮咬散播病菌,水肿、回归热、疟疾、破伤风以及说不上名的怪病接踵而来,吞噬着这支疲惫、饥饿的队伍。经常走着走着,刘桂英身边的人一头栽倒在地上,再也没起来。
据杜聿明回忆录记载,由于指挥错误,各部队因落伍、染病死亡的,比在战场上与敌战斗而死伤的还多很多倍,以第5军为例,撤退途中死亡的人数是战斗死亡人数的2倍多(撤退死伤人数14700人,战斗死伤人数7300人)。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动员10万人,至8月撤退到印度和滇西的仅剩4万余人,一大半殒命撤退途中。
日本第十军饭田司令官在战场报告中写道:被切断归途的中国军,徘徊在缅甸北部,最后被迫突破胡康河谷逃往印度北部阿萨姆邦的列多。补给断绝,极度疲劳的官兵,在退却途中死者持续不断,胡康河谷也变成名副其实的"死亡之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