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挫败日军夺取重庆的关键一战 国军损失万余歼敌2倍
"石牌是我们抗战时期守卫大西南、守卫陪都的第一道雄关。如果日本人攻占了石牌索江而上,就会直接威胁到战时首都重庆。石牌这一关如果破了,抗日战争的历史可能被改写"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罗鑫 余国庆 谭元斌 发自湖北石牌
8月24日,石牌抗战遗址出现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中。
从湖北宜昌城区上行30余公里就是远近闻名的西陵峡江段,长江在这里陡然右拐一百多度,形成一段宛如月牙的江面,而扼守"月牙"的,正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石牌古镇。
如今,石牌古镇所在地已是国家5A级景区。然而许多游客并不知道,逶迤磅礴的峡江美景掩映着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70多年前,这里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反法西斯战役--石牌保卫战。
当时,侵华日军调集约10万兵力,倾尽全力进攻石牌,中国军队以15万兵力顽强阻击,用血肉之躯挫败了侵华日军入峡西进的阴谋,迎来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重大军事转折点。
"陪都"重庆的安全屏障
今年是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简兴安变得非常忙碌,他自己都记不清多少次来石牌村了。身为宜昌当地的一名文史专家,同时也是宜昌夷陵区政协原文史委员会主任,简兴安对发生在72年前的那场举世瞩目的石牌保卫战已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研究。
"石牌是我们抗战时期守卫大西南、守卫陪都的第一道雄关。如果日本人攻占了石牌索江而上,就会直接威胁到战时首都重庆。石牌这一关如果破了,抗日战争的历史可能被改写。"简兴安这样评价道。
经过宜昌大撤退,国民政府已经把大量的战略物资和有生力量转移到重庆。陷于中国、太平洋双线作战的日军,妄图在夺取石牌后沿长江西进占领重庆以至大西南,快速打破僵局。此时中国军队只有扼守石牌,才可以为重庆乃至中国西部提供战略上的安全屏障。
1938年冬,中国海军在石牌择险构筑十余座炮台,并配备漂雷队、烟幕队和百余名官兵,封锁南津关以上的长江江面。待到1940年宜昌失守,海军又从船舰上拆下来数百门舰炮,安置在两岸开凿出来的山洞中,形成炮台,共分为四个总台,十二个分台。
如今在石牌依旧可以看到多处炮台遗址,既有高射炮,也有江防炮,这些炮台隐蔽于山间,很难找到。记者在石牌村四组附近发现 一处保存完好的炮台遗址,它依山而筑,由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掩映在玉米地和南瓜地里。在石牌的峭壁上,仍然留有当年刻下的"还我河山""敌人的坟墓"等 朱红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