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抗日战争

1943驻印远征军反攻缅北:辉煌于邦家之战

时间: 2016-04-15 17:34:24

大榕树变身天然碉堡

李克己之所以能成为孙立人的爱将,除了作战勇敢、服从命令不打折外,更重要的是战术指挥能力强。陷入重围时,李克己毫不慌乱,反而巧妙利用战场环境,构筑了坚强的防御阵地,此为大榕树下的"李家寨"。

这棵大榕树在李营阵地的北面,用孙克刚少将的原话来说,"那棵大树的主干的直径有一丈多,周围还有20几个大小不等的支干合起来,要占七八个平方丈的地面。李营兄弟利用这棵大树做成天然的碉堡"。

李克己派了一班战士守住这棵大榕树,在树上设置了瞭望哨,在树上树下构筑了机枪巢,360度扫射无死角。据《抗日战史》第九册《西南及滇缅作战》中介绍,李克己还命令战士们在大榕树上系了两百多颗触发式手雷。日军每次冲到这棵大树附近,不是被机枪打死打伤,就是被手雷炸死炸伤。大榕树树干粗壮,枪弹打不进去,炮弹又不容易命中,敌人始终奈何它不得。占据着天生制高点,大榕树就像一个顽强的哨兵,牢牢地守卫着"李家寨"。

除大榕树阵地外,李克己还规划了另外7个据点,每班守一个。各地据点之间可用火力相互支援,能形成密集的火网,以交叉火力杀伤敌人。在阵地外围,李克己还让战士们设置了六道鹿砦,边沿埋下系着线的手榴弹。如果敌人想摸进阵地,这些触发式手雷随时会要了他们的命,同时爆炸声和火光还是很好的预警。这六道鹿砦,客观上构成了保护核心阵地的无人防御阵地,而且是多纵深的环形防御阵地。

1943驻印远征军反攻缅北:辉煌于邦家之战

有了这样坚固的防御工事,敌人在短时期内拿李克己营无可奈何,但时间一长就不行了。

首先是士气,长期被敌人围困,士气容易低落。孤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援。李克己反复用孙立人灌输给战士们的思想激励士气:"相信自己经过努力一定能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当陷入困境时,相信上级一定会来救援和帮助;面临危险时,相信本师友军一定尽力前来营救。" 这也是孙立人带兵的精华。这种团结互助、相互守望的情谊,让战士们对援军的到来充满信心。不断刷新的个人杀敌纪录也激励着战士们的斗志。

第二是粮食、水和武器弹药的补给。敌人将部队围得像铁桶一般,一只苍蝇也飞不过去,李克己营只能依靠美军的飞机空投补充给养和弹药,但补给的飞机不一定每天都来,日军的防空火力对空投飞机也构成了很大威胁。孙克刚少将所著的《缅甸荡寇志》记载,有一次,一架投粮的飞机被日本人的机枪击伤了翅膀,此后 三天,再也没有飞机前来。李营长和战士们啃了三天的芭蕉根。所以,李克己对补给和弹药都是经过仔细计算,尽量把消耗维持在最低限度。他总是和战士们说,把敌人放近了再打。空投的大部分物资是粮食和弹药,饮水是大问题。战士们没有水喝,严重影响战斗力。最后,李克己营靠砍断的芭蕉根和葛藤渗出来的水维持生命。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