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舰传奇:日本制造 为抗日流尽最后一滴血
转战长江 力战沉没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日海军实力相差悬殊,中山舰奉命退入长江中游,掩护内河航道。1938年,武汉成为日军进攻目标,中山舰奉命从湖南岳阳开赴赤矶山一带布防,参加武汉保卫战,担负从嘉鱼、新堤至武昌县金口江面的警戒及运输任务,为长江沿岸的岸防炮台运去不少急需的炮弹。值得一提的是,时任中山舰舰长萨师俊正是订购该舰的海军元老萨镇冰的侄孙。
1938年10月24日上午9时,中山舰哨兵发现日本侦察机,萨师俊命全舰仅存的5门火炮和3挺高射机枪对日机射击,日机撤走。11时,日机再次出现,萨师俊估计日军会大举来袭,遂令全舰进入一级战备,提前午饭。中午,中山舰奉命驶往汉口,该舰于13时起锚,15时即遭遇6架日本轰炸机。15时6分,电讯官张嵩龄向海军部发出最后一份电报,报告中山舰与敌遭遇。在舰长指挥下,全舰官兵同仇敌忾,集中舰上所有火力向日军反击,密集的火力使得日机不敢低飞投弹。但不料舰首的高炮由于长时间发射,温度过热导致身管无法使用。此时,敌机见高空水平轰炸不能命中中山舰,又见舰首火炮突然停火,便改变战术,开始从舰首方向俯冲投弹。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