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抗日战争

金陵城下的老兵:从农民到政协委员

时间: 2016-04-15 17:32:11

很多年前,如果不是造化弄人,赵绍祥或许还有可能沿着津浦路从河南老家一路南下,在当时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谋个差事,没事的时候,也有机会在秦淮河边,要上一壶茶,赏一赏无边的风月,那次第,怎一个潇洒了得!

曾经的硝烟岁月,以及老兵们蜷缩的生命,都已深深打上了时代的印记。数以百计的老兵们正以蹒跚的姿态默默走完他们淡然的晚景。金陵城下,背影苍茫。

我有一段情呀,唱给诸公听

诸公各位,静呀静静心呀

让我来,唱一支秦淮景呀

秦淮缓缓流呀,盘古到如今

江南锦绣,金陵风雅情呀

"瞻园"里,堂阔宇深深呀

"白鹭洲",水涟涟,世外桃源呀

邬汉忠(左上) 靖国英(右上) 赵绍祥(左下) 石永固(右下)
邬汉忠(左上) 靖国英(右上) 赵绍祥(左下) 石永固(右下)

很多年前,如果不是造化弄人,赵绍祥或许还有可能沿着津浦路从河南老家一路南下,在当时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谋个差事,没事的时候,也有机会在秦淮河边,要上一壶茶,赏一赏无边的风月,那次第,怎一个潇洒了得!

最终没能赏成风月的赵绍祥,走进了国民革命军陆军20师第三路军的士兵营地。多少年后,赵绍祥清晰地记得,当年他的师长是抗战名将孙桐萱,其弟孙桐岗就牺牲于中日空战中。

台儿庄大战中,赵绍祥所在的部队被安排在日军后方,牵制日军。当时,正面战斗中的藤县保卫战如火如荼,川军王铭章的部队以惨烈的代价一战成名。赵绍祥的部队经台儿庄大战后,先后转战黄河沿线,并与日军相持直至40年代,随后,参加中原会战并转战江西上饶。

1949年后,赵绍祥脱离军队,回归故里,开始平民百姓的生活,并四处谋生。5年后,在南京市工商局疗养所工作的赵绍祥因为历史问题被开除公职,返乡务农--"带着地富反坏右的帽子当农民,我不仅是国民党员,还在国民党的军队里做过啊。"

1981年,当地县政协邀请他参政议政,于是他成了政协委员。

其实不是每一个老兵都有成为政协委员的境遇。走在南京城中,数十年的铁血风云已然成昨,白云苍狗,当年,这些人在血火恩仇的故事里,成为忠实的记录者,和亲历者。

我们对不起他们

我有一段情呀,唱给诸公听

当年姑娘们在秦淮河边的楼阁里低吟浅唱,成就了一段段的艳史,若干年后,张艺谋把其中一群人用电影的方式糅进了家国记忆,让这个城市在这段灰暗的历史片段中闪耀出精致的明丽。

在南京志愿者文心的记忆中,2007年的夏季,那个从重庆来北京参加"七七事变"纪念活动的张可宗是所有老兵中最为独树一帜的。

"他有思想,有决断,并且是所有老兵中最能说的一个。据说从重庆来北京的路上,两天时间,老人给围着他的媒体、乘客不间断说了十几个小时。"

文心在后来的阐述中,说"他能清晰地记得当时北京的天气,铁狮子胡同里挂着雨滴的屋檐、疲惫的战马上满身血衣的战友。"

张可宗每年5月16日都要到重庆北培梅花山祭奠他的长官张自忠,在北京的卢沟桥畔,张可宗说:"我来这里,是向我战死的长官们谢罪。他们死了,我们还活着。这是让我们羞愧的事。我们没能保护好长官,我们对不起他们!"

那一年,张可宗执意要以一个军人的姿态走上卢沟桥,面对满目荒草的永定河和亘古沉默的石狮敬一个标准的军礼。

当时,张可宗三代蜗居在不到十四平方米的小屋里,靠低保生活。2012年4月15日,原中国军队二十九军老兵张可宗辞世,享年92岁。

他成为亲历过"七七事变"的最后一名离世的老兵。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