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抗日战争

黄埔军校首位共产党人张申府曾为毛泽东上司

时间: 2016-04-15 17:28:27

名满天下的钱锺书有"文化昆仑"、"民国第一才子"之美誉,是现代史上当之无愧的国宝级人物。那么,是谁第一个将钱锺书誉为"国宝"的呢?

答案是张申府。张申府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张国焘由他介绍进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他还是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后又与周恩来一起介绍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时,曾是当时在北大图书馆做助理员的毛泽东的"顶头上司"。

黄埔军校首位共产党人张申府
黄埔军校首位共产党人张申府

张申府也是黄埔军校首位共产党人,1924年5月,孙中山任命张申府为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后为代理主任。周恩来当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就是接他的班。

 最早将钱锺书高度评价于报刊,并誉为"国宝"

正是这个在现代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张申府,最早将钱锺书高度评价于报刊,并誉其为"国宝"。与钱锺书同年考入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的常风,在其著作《和钱锺书同学的日子》中说:张申府先生经常买来新的西文书,他看了之后要写篇文章介绍。这些文章写好后总是请锺书代他送给《清华周刊》。当时在清华教授中,知道和了解钱锺书的人除了本系的两三位先生以外就是张先生。大约在1934年,张先生编《大公报》之副刊"世界思潮",在一篇文章中,他说:"钱锺书和我的兄弟张岱年并为国宝。"

当时,钱锺书才刚刚24岁,就获得了如此之盛誉。后来钱锺书和张岱年都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著名学者,足见张申府在识人方面的先见之明。

曾是毛泽东的"顶头上司"

研究"五四"以来的中国史时,张申府绝对是一个无法绕过的重量级人物。尽管历史几乎将他遗忘,以至于现在的许多人对他很陌生。

1917年毕业于北大的张申府,与毛泽东同年出生(1893年),并曾与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共事。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一次闲谈中,章士钊向毛泽东提及张申府的工作安排问题,毛泽东说:"那是我的顶头上司啊……"由此才牵出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张申府在北大时担任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杂志之一《新青年》的编委,早期革命家郑超麟曾经回忆说,自己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很大程度是因为看了张申府先生在《新青年》的文章。

1918年冬,陈独秀、李大钊、张申府三人联手创办了新文学运动旗帜之一的《每周评论》,由张申府负责编辑,当时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周恩来和朱德的入党介绍人

张申府在当时首次向国人介绍了罗素、罗曼·罗兰等西方进步思想家,先后在《新青年》等杂志上翻译了罗素的多篇文章,年仅25岁时,就成为闻名遐迩的罗素专家。"罗素"二字的翻译定名就是出自张申府之手。罗素曾在给一位法国友人的信中说:"中国的张申府先生,比我还了解我的著作。"

1920年8月中旬,陈独秀筹备建党,为了确定组织名称,在上海的陈独秀在给李大钊和张申府的信中说:创党之事"只有你(指张申府)与守常(李大钊)可以谈"。建党之初时张申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他与李大钊是当时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两位创始人,张国焘是由他介绍才进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张申府还是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介绍人。他又与周恩来一起介绍朱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黄埔军校中的第一个共产党人

1924年2月,刚从欧洲归来的张申府来到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广州,因有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推荐,加上当时广州留学生很少,改组后的国民党迫切需要人才,张申府受到廖仲恺等人格外热情的欢迎。时值国民党筹办黄埔军校,参与筹建军校的还有孙中山邀请的几名苏联军事顾问,他们中有的人会讲英语、德语。通晓英语、德语的张申府很快成为校长蒋介石的翻译,参加了黄埔军校的筹建工作。

1924年5月,孙中山任命张申府为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是当时中共在黄埔军校中的第一人。

当时的政治部主任是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在他离开时张申府多次任政治部代主任。黄埔军校开办后,特别需要政治工作干部,党代表廖仲恺和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多次叫张申府为军校推荐人才,张申府开出15人名单,第一个就是周恩来,张还为周恩来解决了从欧洲回来的经费,全力将他推上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位子,也将他推上了政治舞台。

1924年6月下旬,张申府因与蒋介石难于共事,辞去政治部副主任职务。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