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参战清军63万超日军1倍多 战败内因只有一个
1894年7月发生的甲午战争,对中华民族绝对是深创巨痛。战争本来是日本人发动的,应该付出惨重代价的是日本,结果由于清国战败,清政府被迫赔偿日本两亿两白银的所谓"军费",此外还要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后来因为日本强占辽东半岛影响了俄国的殖民利益,在俄德法等国干涉下,日本被迫退还辽东半岛,却以"赎辽费"的名义,额外勒索了三千万两白银。
其实,甲午战争时清国的参战兵力达到了63万人,比日本的24万人多出一倍半还不止。之所以输掉这场战争,原因很多,内在的因素只有一个:大清内部已高度糜烂。
我们不妨从几个历史细节观察一下清国甲午海战战前和战后的社会状貌。
战争爆发后,清政府调军队赴山海关前线,有一位家居北京的目击者说:"调绿营兵日,余见其人黛黑而瘠,马瘦而小。未出南城,人马之汗如雨。有囊洋药具(指鸦片烟枪)于鞍,累累然;有执鸟笼于手,嚼粒而饲,怡怡然;有如饥蹙额,戚戚然"。老百姓也很不看好这场战争,"有'爷娘妻子走相送,哭声直上干云霄'之惨"。
军队本来是一个社会纪律最严明、最有英雄豪气的地方,可现在这些绿营士兵有的吸鸦片,有的养鸟,有的无精打采,没有一点军队的样子。他们的家人只关心亲人是否顺利归来,不在乎国家能否将这场战争打赢。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