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选择逃往台湾的重要原因 一人再三逼其出国
先由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公布"台湾省入境军公人员及旅客暂行办法"(三月一日实施),同时公布〈入台军公人员及旅客注意〉事项,各项出入境管理措施纷纷出笼,如《戒严时期加强管制航运旅客入境及检验办法》,此办法引起大陆籍民意代表的反弹,对此蒋并没有表示意见,虽然蒋、陈之间或存在一些紧张关系,但正如薛化元教授曾针对陈诚主政台湾的问题谈到:"陈诚担任台湾省主席期间虽不到一年,但是,无论是解决当时台湾内部的政治、社会、经济问题,或是消除台湾内部可能挑战(威胁)国民政府统治力量,都有相当的成效,对于政府迁台以后统治体制的巩固,以及其后台湾发展的基调,都有相当关键的影响。"陈诚此时建议蒋来台,推断具有某种程度的影响。
(三)李宗仁的再三逼其出国
李宗仁对蒋介石在国内操控政局有如芒刺在背,加以外间好事者乘隙造谣,致隔阂日益加深,早在上海和平代表团赴北平前,即请黄启汉转达意见"蒋介石留在国内,有碍和谈,促其出国"。三月八日,南京《救国报》(主笔龚德柏)以"蒋不出国则救国无望"等标题攻讦蒋;虽然雷震等极力地排解蒋李之间的纷争,甚至还认为应为蒋当今的处境考虑,南京政府对蒋之批评过分穿凿,而至于误会,颇多尖刻之语,有失恕道,王世杰认为逼蒋出国无益局势,且不能使东南、西南之将领接受命令。
逼蒋出国的声浪未减反增,四月一日,和谈代表张治中、刘斐、黄绍竑、章士钊、李蒸等飞抵北平,张治中在行前建议蒋出国,并分析其利弊,出国之利:一、可避免成为攻讦目标;二、卸去和战失败之责任;三、使一般将领减少依赖心理;四、可增长见闻;五、可转移人民的观感,恢复人民的怀念。出国之害:安全问题、军事顿失中心、党难免涣散。在北平谈判触礁,张仍电请蒋"及时痛下决心,毅然放下一切暂时出国"。面对此局势,蒋的态度与逼其下野者不同,一再表示:"他们逼我下野是可以,要我亡命就不可以。"李宗仁则一再逼其表态。蒋经国曾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