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近代史

陈炯明为何与孙中山决裂 因反对苏俄干涉中国

时间: 2016-04-15 18:28:50

在国民党的官史中,陈炯明一向被认为穷凶极恶,罪不容诛。从1927年蒋介石执掌政权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长达大半个世纪的两波洗脑运动中,都把陈炯明作为重点批斗对象之一。

但实际上,陈炯明是怎样一个人,当时独立的中外舆论都有相当一致的客观评价。

主政漳州,搞社会主义不学苏俄

1919年12月1日,陈炯明在其闽南根据地创办的《闽星》杂志正式创刊,他亲撰发刊词,明确提出"全人类社会主义",并宣称新文化运动为《闽星》的宗旨:"我们既然要为世界努力,便当先从改造中国做起;改造中国,又要先从思想界改造起,这就是我们努力世界问题的一个步骤了。闽星社同人见得这个道理,发行半周刊,介绍世界新潮,阐明吾党主义,帮同社会上同志,为新文化的运动,即为思想界的改造,使人人都随着我们在进化线上走去,知道世界的演进,中国是负了一个极重的责任。由是用经营世界的精神,来创造中国的新生命。思想一变,新机大来,前途光明,没有穷极,这是本报的职务,也是本报的希望。"

陈炯明为何与孙中山决裂 因反对苏俄干涉中国
资料图:陈炯明与孙中山

1919年8月,上海《申报》的记者到漳州采访陈炯明时,他说:"余以为救中国之危亡,非急施以一种平民的精神教育,以促国民自觉自决,而图根本之改造不为功。"陈炯明一直谋求在华南创办一所高水平的大学,当时粤军驻屯闽南,受到窃据广州的桂系军阀的排斥,又受到福建皖系军阀的压迫,经济十分困难,但他仍表示粤军愿意节衣缩食,筹集5万元,作为在广州筹办西南护法大学的经费,希望能带动西南其他各省。9月,他在漳州发布《振兴教育令》,把改良县教育行政和学校教育,积极办理义务教育、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列为当务之急。在聘请钟荣光为国民教育高等顾问的同时,陈炯明还任命梁冰弦为教育局长,执行"一乡一校"计划,在农村普遍设立现代学校。陈炯明不惜经费,宣布禁绝私塾,改而设立从师范学校、普通中学到工读学校、平民夜校、妇女家政讲习所在内的门类齐全的学校。1919年12月5日,上海《民国日报》报道了闽南护法区的教育:"计龙溪一邑,学生数约有12000人,较去年又增加三倍"。1920年4月13日再报道:"以龙溪一邑为例,本年(1920年)增加国民学校47所,高等小学以及乙种农业5所,添办工读学校1所,女子师范讲习所、女子工读学校各1所,又设立半夜学校90余所"。

陈炯明为何与孙中山决裂 因反对苏俄干涉中国

1919年10月访问漳州的美国驻华使馆武官艾利森指出:"漳州到处可见到建设的现象……道路拓宽,新屋不少;街道清洁,治安良好。美国侨民对陈之施政,也均引以为荣……人民虽负重税,但看见施政效果,也感满意。"稍后厦门美领事也作了类似的报告,说"它指示了怎样由一个前进的政府能造到的成果"。他们都特别强调了几大市政工程:公园、公共菜市场、屠宰场、河堤、漳厦公路。1920年8月31日美国驻厦门领事凯利顿(A.S.Carleton)发往华盛顿的报告高度评价陈炯明在漳州的两年政绩:"陈氏……施行各种市政改革,他用的手段,近乎革命;但成效极佳,结果人民都感满意。这令中国人看到,事可办成,不必需要过度辛劳和重税。"他认为陈炯明统治下的闽南二十六县,堪称"模范小中国"。但他同时不无忧虑地说:在漳州的众多美国人,都认为陈炯明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尽管"不属于最激烈派"。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