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近代史

严复向西方寻找真理获毛泽东肯定

时间: 2016-04-15 18:23:56

推行教育改革

严复是中国新式教育的倡导者和力行者。他认为教育是治国之本,因而极力推行教育改革,灌输新思想,培养新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作出贡献。

1879年严复从英国留学回国后,便在福建船政学堂任教习。他把在英国学到的海军知识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培养优秀的海军人才,深受学堂师生的欢迎。当时,李鸿章正着手筹建北洋水师,需要大量精通海军专业的各类人才,福建船政学堂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为此,李鸿章决定在天津新创办一所北洋水师学堂,就近培养人才。

1880年,北洋水师学堂成立,陈宝琛认为严复"器识宏通,天资高朗,可胜大任",便向李鸿章极力推荐,让严复出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一职,严复于福建船政学堂任教一年后便北上天津。身为总教习的严复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北洋水师学堂中,在课程设置上有中文、英语、数学等,并安排一定课时的天文、测量、机器画法、驾驶、操练等实践性很强的科目,专聘外国教练教授西洋水师操法。李鸿章曾奏请奖励该学堂,严复也于1888年从总教习升任会办,1890年又升为总办。直到1900年北洋水师学堂被迫停办,严复在此主政达20年之久,共培养驾驶、管轮各六届毕业生210名。在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中,"海军学生为国死绥者殆半",为民族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与此同时,1896年他奉李鸿章之命,在天津创办俄文馆,培养俄文翻译人才,他兼任总办,负责俄文馆课程的设置、教师的聘请以及馆内其他工作。也是在这一年,严复协助刑部主事张元济在京师创办并主持"通艺学堂",曾两次应约到学堂"考订功课,讲明学术",讲学内容为"西学源流旨趣"和"中西政教之大原",由于内容新颖,连京城的很多官员都前去旁听,感觉大开了眼界。

翻译《天演论》

1894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强烈地刺激了严复的救亡图存的激情和勇气。严复为了唤起国民的危机意识,致力于著书办报,抨击封建专制和旧学,为维新派呐喊助威。然而"国之人于新理过于蒙昧",百日维新很快走向失败。为让中国知识分子能真正接触到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原著,他开始转向了翻译,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穆勒的《群己权界论》、甄克思的《社会通诠》等。这些西方经典名著的翻译,给国人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赫胥黎的《天演论》。

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首次将达尔文的进化论系统全面地介绍给国人。严复在译文中或按语、或解释、或评价,阐述着自己的观点。他在书中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援引进化论的观点,批判中国"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思想,指出"天道变化,不主故常",反对"任天而治",号召国人在民族存亡的关头要发愤图强。

严复希望通过翻译西方的学术著作,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方面来开启民智、救亡图存。他提出翻译应有"信达雅"的标准。他的译著在介绍西方学术思想的同时,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既传播西学,又切中时弊,往往书出时"四方读书之子争购"。

他译著的内容深深影响了近代各个阶层。在马克思主义未传到中国以前,先进的思想家和热血青年都接受了进化论的影响。胡适说:"自从《天演论》出版以后,中国学者才知道,(西方)除了枪炮兵船之外,还有精到的哲学思想供我们采用",并将自己的名字从"胡洪骍"改成"胡适之"。

毛泽东在回顾中国民主革命艰难曲折的历程时说:"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这无疑是对严复的充分肯定。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