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国藩的志向:不是做“清官” 而是做大事
本文原载于《瞭望东方周刊》2013年第33期,原标题:曾国藩的身后事 曾国藩去世之后,曾家断绝了最重要的收入来源,生活一直不宽裕。曾国藩死后第五年,其子曾纪鸿因家人病重,缺
-
梁启超评李鸿章:只是寻常英雄 不学无术
史实准确,人物传神,读来发人深省才算得上是传记佳作,梁启超先生的《李鸿章传》可列其中。书中对李鸿章的人生边叙边议,精辟之言随时可见,而全书不足十万字,可谓言简意赅
-
古装剧中的帅哥皇帝!10大男星帝王扮相谁最俊俏
1、黄晓明 汉武帝,刘彻,《大汉天子》里黄晓明饰演的汉武帝,帅到没天理啊! 《大汉天子》里黄晓明饰演的汉武帝 2、林峰 嬴政(前259年01月27日前210年),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秦
-
史上最专情的皇帝:光武帝刘秀一生钟情阴丽华
汉光武帝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用情比较专一的帝王之一,他是一个值得女人终身托付的好男人,他一生最重要的两个女人是阴丽华和郭圣通。但刘秀并不是把心分成两半,一半
-
清末官场的“前卫”改革:面子工程一蒙一瞎
本文原载于《百家讲坛》(蓝版)2011年第2期,原题为面子工程一蒙一瞎:清末官场的前卫改革 粉墨登场是大清国官员们最为拿手的绝活,他们往往将自己作为舞台的主角,全力打造高
-
揭宋朝开封禁军人数:究竟是不是有80万?
摘要:徽宗朝在京禁军数量比熙宁末年还要减少则是无疑的,推算约在五万至十万之间,取中间数只有七万左右,连同家属二十多万人,且部分驻扎在城外。这一时期开封总人口达一百
-
奕劻堪称“晚清第一贪”:与和珅不相上下
奕劻之贪财,在晚清无人可与其匹敌,堪称晚清第一贪。1911年《泰晤士报》爆料称,庆亲王仅在汇丰银行一地的存款,就达到200万两之巨。有清一代,奕劻之贪,与和珅不相上下。 奕
-
唐朝的后宫采用轮岗侍寝是真的吗?唐朝后宫的人性化
唐朝是个很人性化的王朝,这一点在对待女性的问题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在婚姻上,她们如果觉得生活不够美满,可以主动提出离婚,甚至可以协议离婚;在着装上,她们想穿男人衣服就
-
溥仪回忆袁世凯吓哭太后只因革命党炸死一人
1912年2月12日是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中国自创立封建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颁布退位诏书。当时的皇帝溥仪年仅 六岁,无行为能力,由隆裕皇
-
秦始皇陵墓地宫之谜:为何考古人员至今不敢碰
自古以来,厚葬的风气就在帝王之间流传开来,每一位皇帝都希望在自己在死后可以灵魂不死,永生于世,所以生前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以便自己死后可以得到最好的休息,因此,
-
甲午之战:黎元洪跳海殉国不成反被判刑
文章摘自《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2》 作者:雾满拦江 出版: 江苏文艺出版社 黎元洪这个名字丝毫也不陌生,他是湖北黄陂人氏,耕读世家,人称黎黄陂。他曾经被定位为篡夺了辛亥革命果
-
忽必烈派使者前往日本被拒 愤而出兵征讨
本文摘自:中国网,转引自:《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作者:[美]莫里斯罗沙比(MorrisRossabi) 忽必烈向高丽人提出的或许是最苛烦的要求,是协助他与日本建立联系。在长达四个世
-
清代迷信多:鸦片战争主将竟收集粪尿对敌
迷信,是指人对事物痴迷信任的状态,人一旦迷信,就会丧失理智,做出种种乖张可笑的举动。在历史上,清末是特别迷信的时代,不仅民间各种奇谈盛行,连统治者也 宁信其有,不信
-
康熙妃子陵墓遭盗挖 盗墓者使用潜水泵等工具
日前,有网帖曝出2015年10月31日凌晨,位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景陵妃园寝被盗。昨日,当地多部门证实确有盗墓情况发生。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晚有保安发现陵墓被盗,随后警方赶到,
-
揭古代女兵部队内幕 女英雄完克金兀术
近日,美国国防部决定取消禁止女兵上战场的规定。根据美军1994年开始实施的禁令,女兵不得直接参与地面作战任务。 占美军14%的女兵,多以医务兵、宪兵、情报兵等身份短期派驻前
-
溥仪弟弟的日本媳妇:日本为拉拢皇室进献美人
当溥仪当上伪满洲国皇帝的时候,溥杰被日本特许由日本贵族子弟学习院转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陆军。 1935年冬,溥杰从日本回国,在长春伪满洲国皇宫里当上个禁卫军中尉。 在这期
-
溥仪为何无后:因幼年太监宫女教皇上“干坏事”
溥仪有过5次婚姻,婚姻生活非常不幸福,对此,外界多有揣测。贾英华先生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一本厚厚的溥仪在医院就诊的病例。这份上世纪六十 年代初的医院诊断书上,清楚地
-
中共女特工打进军统当领导 屡破戴笠阴谋
传奇中共女特工张露萍领导秘密特支潜伏国民党电讯总台 一度令军统电台陷入瘫痪 近日,电影《听风者》掀起观众对谍战大片的热情。事实上,围绕电台的情报战在真实的历史中并不
-
毛泽东:我们继承的版图是康熙皇帝打下的
本文摘自《听毛泽东讲史》,作者:佚名,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毛泽东与老舍讲康熙是在1960年4月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期间。 那天大会中间休息,老舍先生由主席台上下来到旁边
-
在北京飞黄腾达的曾国藩为何始终郁郁寡欢?
本文摘自:人民网,转引自:《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作者:张宏杰,出版: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原题:《曾国藩平生第二大堑:锋芒毕露得罪京官》 一 第二次大辱,曾国藩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