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古代史

“卧薪尝胆”始于宋代 勾践尝胆未卧薪

时间: 2016-04-15 18:18:17

在得胜号角中,吴军进入郢都,创造了春秋时期攻占大国都城的先例。

公元前504年,越国派兵进攻吴国,阖闾亲自出征,大败越军。

同年,吴王阖闾派太子夫差率军再次伐楚,迫使楚国迁都于鄀(今湖北省宜城东南)。从此,吴国威震南方。

公元前496年夏,吴王阖闾大举讨伐越国,越王勾践带兵在槜李(今浙江嘉兴南)迎战。越军派遣敢死队挑战,三次高呼口号,以自杀式的进攻杀向吴军阵中。吴军被这种自杀式攻击搞得晕头转向,士气低落,越军趁势攻击,在姑苏(今江苏苏州)大败吴军。在此战中,越国大夫灵姑浮以长戈攻击阖闾,斩落了阖闾的脚拇指。阖闾被迫还师。

由于伤势太重,阖闾不治身亡,后葬于今天的苏州虎丘山。

临死前,吴王阖闾下令立太子夫差为王,他特意把夫差叫到床前,不甘心地交代:"尔而忘勾践杀汝父乎?"夫差回答:"不敢!"

阖闾死后,吴国真正进入鼎盛时期--"夫差时代"。

为报父仇

夫差励精图治

夫差即位后,继续重用伍子胥和伯嚭,勤练兵马,励精图治,准备报仇。

两年后,夫差亲率大军,攻打越国。越国当时的两位大臣--文种和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来势汹汹,我们不如死守城市,磨光他们的锐气。

勾践还沉浸在当年大败吴军的自豪之中,认为吴军的战斗力没什么好怕的,根本听不进文种和范蠡的建议,亲率大军主动迎战。

公元前494年,吴越两军在太湖展开激战,结果越军大败,勾践带着五千残兵败将逃到会稽,随后被赶上的吴军围困。

勾践就派文种到吴军大营求和,表示愿意投降,越国永远臣服吴国,勾践也永远做吴王的奴仆。

夫差问手下大臣,伍子胥明确反对,理由很简单:勾践不是那种低头认罪的人,现在不彻底灭越国,将来一定会后悔。但收受了越国金钱美女的伯嚭劝夫差接受越国投降。

最后拍板决定的当然还是夫差。夫差这个人,属于慕虚名而得实祸那种,赢了面子输了里子,对勾践如此,后来的黄池大会也是如此。

勾践给夫差做了马夫,表现得格外扎眼,甚至不惜尝夫差的粪便为其治病,夫差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觉得勾践已经彻底臣服,就放其回到越国。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反攻倒算,灭了吴国。

这个故事有一个很著名的成语就是:卧薪尝胆。不过有意思的是,勾践尝胆是有的,卧薪恐怕就未必是真的。《左传》里记录了不少越王勾践的史料,但没有提到这位越王卧薪尝胆,既没有卧薪,也没有尝胆。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倒是记载了勾践尝胆的事儿,但没提卧薪。"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拟孙权答曹操书》中,不过苏东坡戏说的是孙权"卧薪尝胆"。到了南宋,学者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谈到吴王夫差"坐薪尝胆",明朝张溥在《春秋列国论》中也说夫差为报父仇,卧薪尝胆激励自己,这种说法反而没勾践什么事儿了。不过南宋到明代,各种小说、笔记、杂剧中开始出现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勾践究竟有没有卧薪尝胆,或者最早卧薪尝胆的是夫差,这或许都不重要,在夫差征服了越国之后,他已经根本不把勾践放在眼里了,他的目标已经瞄准了中原诸侯各国。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