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古代史

大国天威岂足恃:唐朝丝绸之路经营得失

时间: 2016-04-15 18:14:05

犯强汉者 虽远必诛?

唐玄宗天宝年间后期,大唐的内政已逐渐恶化。李隆基沉湎于杨玉环的丰腴和柔情,李林甫和杨国忠先后把持了朝政;府兵制遭到破坏,职业军队取代了自由农民军人,中央军数量和质量严重不足;节度使制度逐渐变质失控,藩镇割据初现端倪,边军依附边将,边将握有军、政、财、人的绝对控制权。

更大的问题是,边将以征战攻伐为晋升之道,无意义的杀戮和掳掠在边境地区盛行,这严重影响了唐与边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大量掳掠及迁移而来的少数民族,聚集在河北诸镇,又形成一边倒的"胡化"。至于代表中央政府权力的丞相,与代表藩镇势力的边将之间关系的恶化,如杨国忠、安禄山之势同水火,只不过是点燃战乱之火的小小引线而已。

尽管如此,面对外来强敌的悍然挑战,大唐仍决意一战。很快,安西都护府受命出兵了。

唐朝初年派驻西域驻军不多,对西域各国无法形成有效节制,一度难以反制突厥。武则天当政时(7世纪中后期至8世纪初)下令,安西都护府常驻兵力二万四千人。自此之后,安西都护府作为唐朝在中亚地区的桥头堡、丝绸之路的保护者,与突厥、突骑施、吐蕃、大食等各路人马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较量。安西兵堪称唐朝所有武装力量中,战斗力最强、战斗意识最坚定,也是最专业的一支。

天宝六年(747年),高仙芝率安西兵1万人及属国兵1万人,翻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攻破了吐蕃要塞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部)。他们再跨过雪山和冰川,神兵天降似的出现在与吐蕃串通的小勃律国,迅速将之击破,俘获小勃律国王及吐蕃公主。唐军精锐一时威震中亚,让吐蕃与大食方面大吃一惊。

高仙芝指挥的这场高海拔战役,打得确是酣畅淋漓。然而,此役之速胜也让高仙芝志得意满,信心爆棚。作为久经战阵的大唐安西兵主帅,他本不应忘记《司马法》(先秦时期军事名著,年代比《孙子兵法》更古老)里的那句忠告:"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过度膨胀的人,常常会迎来意想不到的悲惨命运。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